日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學實驗室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名為“星際列車”發射系統,該發射系統選定了四個理想地點,分別位于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格陵蘭。其中,中國的發射點選在四川的貢嘎山區。
“星際列車”是否是天方夜譚?選址四川貢嘎山是否有依據?帶著這樣的疑問,近日,記者來到了西南交通大學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采訪了該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趙勇。
“這個采用磁懸浮和真空管道兩個技術,根據現在磁浮管道交通的研究成果來看,這樣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趙勇教授向記者說到,“星際列車”不是如人們想象那樣不可思議,它的原理就是人們大家所熟知的磁懸浮,只不過“星際列車”是在真空管道里運行。
由于磁懸浮列車運行時脫離地面,這樣就克服了地面的摩擦。但是,要實現太空旅行空氣阻力就成了最大障礙。“往往在超過時速400公里以上,空氣阻力可能就占主導地位了。航天發射需要達到30000公里的時速,這個空氣阻力簡直是不可想象的。”,為實現星際列車的發射,就必須把磁懸浮軌道放到一個低密度或者真空的空間里。
據了解,“星際列車”的真空管道將與海平面平行的高度朝赤道方向修建,在最后一段距離上提升高度,到達最高點后略有下降。最終的管道出口要比最高點低500米左右,列車以10至15度的角度發射出去。
“發射的平面有一個仰角,這樣才能夠脫離地球的弧面發射到近地軌道上面去”,趙勇教授表示,四川貢嘎山地勢起伏大,這種地勢為真空管道發射所需的仰角提供了支撐。同時,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空氣稀薄氣壓低,這樣還為與真空管道發射的銜接提供了便利。
西南交通大學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組建于2003年,主要從事超導材料、超導電工與磁浮技術、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研究。據趙勇教授介紹,西南交通大學沈志云院士于2006年率先在國內提出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設想。目前,西南交通大學已經開展了在太空環境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相關研究工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