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膽汁的針及消毒用具。
黑熊腹下取膽汁的瘺口(紅圈內)。 本報記者胡雪柏攝
取膽開放日抵制方遭拒
被取膽黑熊只顧進食
工作人員皆稱“借調”
鼎橋現(xiàn)身力挺歸真堂
昨天,歸真堂如約開放黑熊養(yǎng)殖基地供媒體參觀,隨后舉辦了一場陣容強大的專家說明會,其間插曲頻出,歸真堂機構投資者之一鼎橋創(chuàng)投代表意外出場力挺歸真堂上市,參觀受阻的亞洲動物基金會(下稱“亞基會”)宣布不再與歸真堂互動。
■活熊取膽開放日
>>直擊
用食物誘黑熊入籠
昨天一早,三輛大巴車載著來自全國百余家媒體的近200名記者,駛往位于福建惠安郊區(qū)的歸真堂黑熊養(yǎng)殖基地。
基地共有大小9個房區(qū),其中1-7號房為取膽室,8-9號房為黑熊手術及休養(yǎng)室。按照歸真堂方面的安排,所有記者被分為10人一組,依次經過更換防疫服、鞋底消毒等程序后進入1號取膽室,觀看活熊取膽過程。
記者在1號取膽室看到,過道兩旁都是熊舍,每個熊舍約5平方米大小,關著兩頭成年黑熊,每個熊舍都連接著一個引流籠,籠子大小基本與黑熊大小相稱。取膽時,工作人員打開熊舍與引流籠之間的隔板,在引流籠前的食盒內放入食物后,黑熊便“自覺”地走進引流籠趴下進食。工作人員此時先用酒精對位于黑熊腹部的瘺口進行消毒,再用一根約15厘米長的引流管擠壓瘺口并與黑熊膽囊對接好,紅棕色的膽汁便順著引流管流到杯子里。取膽時間約有15秒,完成后,工作人員再次對瘺口進行消毒。此間黑熊不斷進食,身體反應較為平靜。據介紹,每頭成年黑熊一天取膽兩次,總共約140毫升。
在現(xiàn)場,記者并未見到此前有專家所稱“抽完膽汁后,黑熊蹦蹦跳跳就出去玩了”的情況,亦未見取膽熊狂躁不已,似乎除了進食別無他求。但在工作人員對其中一頭黑熊取膽時,熊舍中的另外一頭黑熊卻躁動不安,并不時用爪子試圖推開熊舍與引流籠之間的隔板,甚至有兩頭黑熊為搶占進籠的先機而“大打出手”。
>>遺憾
抵制方被拒絕入場
昨天早晨6點半左右,出現(xiàn)在候車現(xiàn)場的亞基會外部事務總監(jiān)張小海一行立刻引起媒體關注。“不請自來”的亞基會顯然未能受到歸真堂的歡迎。
“歸真堂不同意我們上午去熊場。”張小海稱,亞基會此前已向歸真堂提交申請并電話溝通過,但在看到歸真堂有關放寬參觀批次的公告后決定提前去,結果卻遭到歸真堂的拒絕。
昨天上午,在記者的追問下,歸真堂董秘兼副總經理吳亞回應稱,之所以將亞基會拒之門外,是因為張小海一行人未按預定流程進行登記報名。隨后,吳亞主動給張小海助理打電話,邀請其于昨天下午參訪熊場,但奇怪的是,在張小海助理欲表達什么時,吳亞立即果斷掛掉電話,未給對方說話機會。
昨天下午,張小海公開拒絕了歸真堂“下午參觀”的邀請,并稱此后不再與歸真堂有任何互動,并不再發(fā)表任何與本次探訪有關的言論,但亞基會將繼續(xù)針對拯救黑熊展開一系列活動。
此外,縱然來自媒體與公益組織的人士十分渴求得到歸真堂活熊取膽的真相,但觀察力僅能限于眼見,斷不如專業(yè)獸醫(yī)等專業(yè)人士觀察得細致入微,但歸真堂卻未將此類專業(yè)人士列為觀眾。此外,當記者向養(yǎng)熊基地的眾多工作人員詢問相關問題時,幾乎所有被問到的工作人員都給出一樣的答復——“不好意思,我是總部借調過來的,不清楚情況。”
>>相關
26位名人呼吁抵制
昨天,記者從它基金了解到,繼2月14日聯(lián)合薛蠻子、李東生等72位社會知名人士向證監(jiān)會遞交吁請函,反對歸真堂上市之后,昨天,姚明、楊瀾、文章夫婦、孫儷夫婦等26位社會知名人士也表示支持它基金,共同呼吁抵制歸真堂上市,希望早日終止活熊取膽。
昨天下午,它基金已將姚明等人簽署的吁請函遞交給證監(jiān)會信訪辦。
■歸真堂專家說明會
>>董秘
歸真堂產品無保健品
參觀熊場以后,歸真堂召開了一次陣容強大的專家說明會,到場者包括國家藥監(jiān)局藥品注冊司原司長張世臣、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主任醫(yī)師周超凡等十余位專家。歸真堂董秘兼副總經理吳亞作為歸真堂方面的唯一代言人出席,而歸真堂創(chuàng)始人邱淑花、董事長邱榮輝(邱淑花丈夫)全程均未露面。
除被指責取膽手段殘忍外,歸真堂還被質疑產品中有半數以上為保健品而非藥品,違反了相關部門關于熊膽粉不能用于保健品生產的要求。對此問題,吳亞昨天回應稱,歸真堂的熊膽產品分為熊膽粉、熊膽膠囊、清肝茶三大類,其中“食字”批號的清肝茶是公司的早期產品,從去年開始就沒有再生產,目前歸真堂獲取的熊膽粉全部用于藥類。
>>專家
法律框架內即允許做
說明會上,現(xiàn)場專家的觀點多集中在天然熊膽不可替代、無管引流不致痛等問題上。張世臣稱,活熊取膽在我國已由一代的殺熊取膽、二代的給熊穿“鐵馬甲”發(fā)展至如今第三代的無管引流,對熊的創(chuàng)傷已降至最低,并稱醫(yī)學界在人工熊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能夠替代自然更好,但從人工麝香、人工牛黃的效果來看,并不能完全替代”。針對媒體關于活熊取膽的存續(xù)性等問題,張世臣稱:“只要是在法律框架允許之內就可以做,但必須有資質、合規(guī)。”
當有記者提出“可否舉證到底哪種疾病非熊膽粉不能治療”的問題時,現(xiàn)場所有專家卻一時語塞,最終未能有人舉出實例。
在開放日前,就有人士懷疑歸真堂將通過麻醉黑熊來制造取膽無痛的假象,對此,鼎橋創(chuàng)投總經理、歸真堂董事張志鋆堅稱麻醉之說荒謬,并表示媒體可派代表48小時跟蹤被取膽黑熊以求證。
>>鼎橋
對歸真堂上市有信心
昨天,鼎橋創(chuàng)投總經理、歸真堂董事張志鋆的出現(xiàn)讓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一次小高潮,而言辭犀利的他在與媒體溝通中幾近“對沖”,當媒體問其“你怎么知道熊不痛”,其隨即反問記者“你怎么知道熊會痛呢?”
張志鋆稱,鼎橋創(chuàng)投自2008年6月關注熊膽產業(yè),2009年10月投資歸真堂,是基于其認為應該支持中藥產業(yè),而“無管引流”取膽技術是人性化的。
此前,中國SOS求助創(chuàng)始人白一鵬曾公開表示已籌集1.2億元,公開收購包括鼎橋創(chuàng)投等在內的機構持有的歸真堂股權。昨天,張志鋆稱這是白一鵬個人“嘩眾取寵的自我宣揚”,公司至今未收到任何有關收購的函件。
“如果動物保護概念深入人心,歸真堂就算是通過了證監(jiān)會的審核,也未必會有人申購,就等于上市失敗。”張志鋆稱,對歸真堂的上市十分有信心,若A股無望,不排除港股或海外上市的可能性。
■記者手記
取膽之爭關鍵在法
盡管昨天歸真堂請來的智囊團陣容可謂強大,但圍繞著取膽熊到底會不會疼、熊膽粉到底能不能被替代等問題的爭論依舊是有始無終。
在“活熊取膽”的爭執(zhí)中,支持者多為歸真堂利益共同體及中醫(yī)藥學家,在他們眼中,“無管引流”下的熊不但不疼,甚至還“很舒服”;反對者多是動物保護組織、NGO等,其認為任何狀態(tài)下的取膽熊都不可避免地經受長年累月的疼痛,并舉證熊膽汁可以被取代,故此希望取締“活熊取膽”。針鋒相對的觀點引致無窮盡的口水之爭,甚至陷入“子非熊,焉知熊之痛”的無解思辨中。
事實上,過多糾纏于熊疼不疼并不能減輕熊的痛苦。在我國目前的法規(guī)體系中,熊到底疼不疼也不是評斷一個企業(yè)是否應該上市、一個行業(yè)是否應被取締的標準。否則,國內最大的熊膽粉需求企業(yè)上海凱寶就不會悄然登陸A股了。
要取締活熊取膽,當務之急是要從立法的角度加以約束。唯有立法,方能求得利益與道德之間的平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