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歷來有支持民族團結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光榮傳統。二十世紀以來,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相繼取得了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統一進步。特別是第二次國共合作,華僑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獨立的高度,從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角度,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反對內戰,呼吁聯合抗日,促進國共合作
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加快入侵步伐,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千百萬華僑為民族和國家的存亡而擔憂。他們從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認識到:團結,則民族興旺;分裂,則民族衰亡,人民遭殃。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為了僑胞的切身利益,廣大華僑堅決反對內戰,反對“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呼吁聯合抗日,為促進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寶貴的貢獻。
1935年夏天,日本侵略者制造華北事變,國民黨當局與日本達成了出賣華北主權的《何梅協定》。消息傳到海外,廣大華僑萬分憤慨。8月4日,新加坡華僑數千人,在“反對日本滅亡華北”、“反對國民黨出賣華北”的口號下,舉行反日反內戰大示威,并搗毀了日本駐新加坡商會。同年11月,新加坡“中華民族自衛會”和馬來西亞“和平保障會”又聯合發動了“反日反內戰”大示威運動,向國民黨政府駐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領事館請愿,并遞交了《反日反內戰宣言》。此后,反對日本滅亡華北、反對國民黨出賣華北的斗爭開始在世界各地展開,成為華僑救國斗爭的一項重要內容。
1935年11月,國民黨“五大”召開,大會繼續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華僑對國民黨當局置國家危亡于不顧,對內堅持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對外向日本侵略者妥協退讓的罪惡行徑,進行了堅決的、毫不妥協的斗爭。在美國,華盛頓的“華僑抗日后援會”,紐約的“華僑抗日救國協會”、“美洲反帝大同盟”和舊金山的“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等救國團體,分別致電國民黨“五大”,譴責國民黨當局繼續推行“剿共內戰”政策,要求大會順從全國民意,絕對不承認日寇主持之華北“自治政府”,停止內戰,出兵抗日。
1935年12月,國內爆發了一二·九學生抗日救國運動。在國內抗日民主運動的影響下,華僑的愛國斗爭熱情進一步高漲。12月11日,紐約“中國學生會”,召開了援助一二·九運動特別會議。特別會議向全美各地的中國學生及民眾團體發出通電,抗議國民黨政府媚日賣國和出賣主權的行徑;要求停止內戰,組織國防政府,一致抗日。12月15日,倫敦“華裔中華學生會”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組織五省自治政府告全國同胞書》,支持國內的學生運動,并強烈要求國民黨當局立即停止內戰、立即準備民族的革命自衛戰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