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長沙開福區萬達廣場工地,工作人員正對古城墻進行整體切割轉移作業。本報記者 郭立亮 攝
長沙市發現南宋城墻的萬達工地,目前城墻的保護施工正在緊張進行中。今天下午,省文物局副局長江文輝告訴記者,經過多方論證協商,最終確定對其中23米長的城墻進行原址保護。
由于萬達工地正在施工,外來人員不能進入工地,記者今天下午登上工地東邊一棟8層居民樓的樓頂,看到工人正在一塊塊切割夯土墻,現場擺放了大量方形木箱子,用于裝需要搬遷的遺跡。除了靠近南邊的一段進行原址保護的城墻還是完整的,其余的墻磚已經被悉數切割。
根據專家論證的概念性保護方案,古城墻采取“原址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保護,即原址保留一定長度并有典型意義的墻體,其他部分異地保護展示。此前,文物部門向外界表示,古城墻原址保護將不少于20米。今天下午,在省文物局辦公樓,江文輝明確告訴記者,經過廣泛聽取專家意見和多方論證協商,最終確定對其中一段23米長的城墻進行原址保護。
發掘出土的古城墻長120米,是古長沙城重要的地理坐標,反映了原來的城市格局和地形地貌變化。古城墻中有一段10多米長的南宋城墻,銘文磚較多,文化信息最豐富,專家還發現,這一段是凌亂堆積起來的,推測可能與當時抗元的戰斗有關。經過專家現場的勘探測量,確定以該段南宋城墻為原址保護的核心,向兩端延伸。
江文輝認為,原址保護23米已經足以標識出城墻的走向、坐標和長沙城地形地貌變化,再長也沒有必要。同時他表示,也不能不考慮到萬達方面的承受能力,原址保護的23米城墻將貫穿萬達房屋建筑的3層地下室,如果再增加保護的長度,房屋結構將有更大的調整,萬達方面表示難以承受。
古城墻的保護,得到了許多市民和網友的關注。江文輝說,大眾的參與,能促進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應該聽取百姓的意見,文物部門以后決策時將更加公開透明,讓老百姓參與進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