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日本科學家在太平洋海底發現豐富稀土礦藏,東京大學展示從海底提取的稀土樣本。
稀土被稱為資源中的“維生素”,是當前比如衛星、手機等電子元件等高科技產品中不可或稀缺的制作材料。
奧巴馬起訴中國限制稀土 中國須在60天內與美歐和日本談判
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專門就對華貿易問題發表講話,并罕見地親自出面宣布美國已聯合歐盟和日本,正式向世貿組織(WTO)提起一項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貿易訴訟。
美國需中國稀土材料
本報訊 奧巴馬表示,本案涉及的稀土材料應用于從混合動力汽車到手機的電池等高科技產品,美國希望美國公司在本土生產這些產品,但要做到這一點,美國制造商就需要有中國供應的稀土材料。
他指出,對美國來說,能夠制造先進的電池和混合動力汽車太重要了,因此美國不能袖手旁觀。 奧巴馬宣稱,他提出這項新的貿易訴訟案,是為保障美國企業和工人受到公平貿易對待。
有外媒分析認為,奧巴馬此舉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背景下,奧巴馬近期對華貿易問題上采取強硬措辭,意在回擊共和黨的批評,拉攏部分選民。此前,共和黨領頭的總統參選人羅姆尼一直批評奧巴馬對華政策太軟弱。
60天內須與美歐日談判
本報訊 在他發表講話之前,美國、日本和歐盟當天上午已聯合向WTO對中國提起訴訟,尋求解決這一爭端。
奧巴馬還表示,美中之間已有一個建設性的經濟關系,美國傾向于通過對話解決與中國之間的摩擦和分歧。但當美國工人和公司正遭遇不公平貿易行為時,他會采取行動。
根據WTO訴訟機制,中國有10天時間就訴訟作出回應,而且必須在60天內與美歐和日本談判。如不能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議,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對此案進行調查。
中方反應 中國強調環保繼續外輸稀土
本報訊 對于這起貿易訴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13日回應稱,稀土是一種稀有的不可再生資源,開發稀土對環境造成影響,基于保護環境和資源的考慮,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出口各個環節均實施管理措施,而不僅僅在出口環節,相關措施符合世貿規則。
劉為民表示,中國稀土資源占全球總量36.4%,但承擔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多年來,盡管面臨巨大環境壓力。今后,中國將繼續向國際市場供應稀土,依據世貿規則對稀土出口實行有效的管理。
新聞
背景
西方“暗戰”稀土
本報訊 2年來,中國稀土一直是美歐日聯合施壓中國的重要籌碼,中國與美歐日之間的稀土博弈一直不斷。
從2010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對稀土資源的整合,目的是改變中國“稀土大國”卻掌握不了“稀土命運”的被動格局。
2010年底美國發布的報告稱,涉及美國安全最核心的五種稀土資源,供應將在未來5年內出現短缺。美國試圖通過稀土資源自給的方式,加快推進美國本土的稀土資源重新開發,在核心的高科技領域繼續占據主動。
2011年5月,中國出臺的《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表示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這是稀土首次進入中國國家戰略儲備體系。
自從2011年以來,美日歐加快了多方尋求“稀友”的行動,試圖打破中國稀土資源的“定價權”。比如,美日組建合資公司,開發美國加州的稀土礦,開始在東南亞、非洲、澳大利亞等處多方尋“稀友”。
2011年3月日本宣稱,成功開發出一種無需稀土的強力磁鐵,可與用于混合動力車的發動機和家電的釹磁磁力匹敵,預計2025年前后該技術走向實用化。
分析認為,這是發達國家為減少對稀土金屬的依賴、搶占高新產業的制高點,擠壓中國打造稀土產業鏈的戰略部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