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是現代農業的牛鼻子,我們土地流轉的目標是百分之百,不搞適度流轉。”全國人大代表、益陽市委書記馬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馬勇向記者介紹了在國內被譽為土地流轉的“益陽模式”。益陽農村土地信托流轉的基本做法是:政府出資在鄉鎮設立土地托管機構,農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將名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給政府的土地托管機構,并簽訂土地信托合同,農業企業或大戶再從政府土地托管公司手中連片租賃土地從事農業開發經營活動。馬勇說,這種模式,就是變過去農戶和企業兩個角色間的流轉為農戶、企業和政府三個角色間的流轉。農戶的承包經營權先流入給政府的土地托管公司,再由托管公司將歸集的經營權打包集中流向企業或大戶。
馬勇表示,現在這種模式,是在土地流轉到了一定程度流轉不下去了的情況下,他們請教專家進行了深入調研后作出的決定。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農村土地信托流轉機制目前運行順暢,活力迸發。目前,托管平臺已經初步搭建。土地信托關系穩定,作為委托方(受益人)的農戶沒有發生一起惡意退出事件,農業經營公司生產經營積極性高漲。項目整合力度也較大,各級發改、國土、財政、農業、水利、交通、電力等部門整合相關項目支持土地信托流轉。另外,金融機構開始跟進,政府職能得以加速轉變。
馬勇說,經過兩年多的探索深深感受到,益陽的土地信托流轉模式不僅適用于湖區,也適應于山丘區;不僅適用于水田耕地流轉,也適應于旱土、林地甚至山地的流轉。與其它流轉方式相比具有明顯優勢,深受企業家、農民、鄉鎮干部的歡迎。凡是采取規范的土地信托流轉模式,都能實現農民更滿意、企業更滿意、政府更滿意的好結果。
馬勇強調,接下來將因勢利導,進一步推動土地信托流轉。一是推動擴面,同時,進一步規范土地信托流轉的運行機制;二是做好結合文章。將土地信托流轉與農村土地確權頒證、農民集中居住、新型基層治理、社會化服務工作結合起來一齊推進;三是加強理論研究,進一步提高指導水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