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
中新網3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日前刊載對科技部部長萬鋼的專訪。萬鋼談起工作感受時坦承,中國科技進步依然跟不上全社會的期望,“當部長,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報道稱,萬鋼擔任科技部長五年,最深的感受是“敬畏”二字。他感慨地說起,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論文寫在產品里,把論文寫在找礦里,寫在環保里,寫在一項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當中”。所以五年來,對廣大科技人員的心聲,他仔細去傾聽;對外來的壓力,他告訴自己要能頂得住。
萬鋼曾經說過,他最大的挑戰就是從一個科研人員到一個科技管理人員。其間他由著名跨國公司的科技專家轉型,回到大學搞科研,后來當校長,現在當部長。他這樣理解這些閱歷,一方面他體會到國家發展對一個人的要求,這是責任所在;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他體會了個體價值在社會價值上的充分展現。
談及當科技部長與科研人員之間的區別,萬鋼說,做一個好教授,在一點上要比較深,但是要做一個好的管理干部就要在很多的面上,在很寬的面上,都懂一點。所以這個轉型,是他的一個人生轉折,也是一個人生考驗。
談及過去,萬鋼表示,他有時候很留戀從事科學研究的時光,但他更無悔于這個科技部長。他表示,在這個位置這個地方,看東西比較廣,了解先進東西也比較多,接觸人的面也比較寬。但面對越來越多的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他如今只有割愛─越來越少地參與科學研究了。對于自己的科技專業,他只能利用業余時間,或者出去考察、參觀的時間,和朋友們一塊兒接觸的時間,來考慮一些問題。
萬鋼總結道,自己擔任科技部部長這個職務五年來,能力有限,社會的期望值很高。形勢越好,期望值就越高,那既是推力也是壓力。
萬鋼勾勒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圖景,那將是產學研的無縫鏈接,是交互共享的信息平臺,是螺旋式的高效管理,是人才的脫穎而出及社會分工的清晰合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