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6日說,自治區制定出高于國家標準的扶貧標準,力爭到2015年使150萬人擺脫貧困,到2020年消除貧困人口。
6日下午,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內蒙古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向中外媒體開放。胡春華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介紹,內蒙古自治區確定農民扶貧標準為人均純收入2600元,牧民為3100元。
內蒙古的扶貧標準相當于人均日消費1.25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按照這樣的標準,內蒙古現有貧困人口266萬。
“內蒙古的扶貧標準確實高于全國的平均標準。制定這樣一個標準,我們既參考了國際通行的一些標準,更主要的是從內蒙古地處高寒、生活費用比較高的實際出發來制定。”胡春華說。
2011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上宣布,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
胡春華說,為了實現扶貧目標,內蒙古將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加大投入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去年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安排扶貧專項資金1.9億元,今年提高五倍,達到10億元。
其次,采取措施鼓勵一些有條件的貧困農牧民向城鎮、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對于一些自然環境實在不適合生存和發展的地區,計劃將貧困農牧民搬遷至適合居住和生產的地方。此外,對于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采取社會保障的方式解決。
胡春華介紹,2011年,內蒙古自治區的人均生產總值已經達到8900美元;2012年或2013年有望實現突破1萬美元。“我們覺得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人均1萬美元的情況下,還存在大量貧困人口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因此我們計劃用10年時間,按照這樣的標準,徹底解決貧困問題。”胡春華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