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接受記者專訪時,報出自己雜交稻“3年畝產破千公斤”的設想。
他告訴記者:去年畝產已經達到926.6公斤,希望今年達到940公斤至950公斤,明年970公斤至980公斤,再有一年,力爭達到1000公斤。從科學上講,雜交水稻還是有這個潛力的。
“安徽省六安市很重視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已經選定3個百畝攻關片。前兩天我派幾個助手、也是專家選了幾個品種過去,幫他們策劃。”袁隆平委員說。
2011年9月,袁隆平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湖南省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
“我這個人不會滿足,現在是80多歲的‘80后’,要在‘90前’,也就是90歲之前,實現1000公斤畝產的目標。從科學上講,水稻還是有這個潛力的,我管這叫‘矮子爬樓梯,一步一步走’,大家一齊努力。”老人的聲音,沙啞中透著堅定。
袁隆平院士說,“我今年的建議是政府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然后以平價出售糧食。這樣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價格的平穩,又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收入。”
袁隆平委員指著建議后附的一份表格對記者說:“根據湖南省物價局調查統計,2010年農民種植每畝水稻的純收益是186.2元,但其中包括104.1元的國家糧食直補,實際上不含補貼農民純收益只有82.1元。2011年,由于生產成本上升了121.6元,農民種植每畝水稻純收益僅有116.6元,除去109.1元的國家糧食補貼,農民純收益只有7.5元。”
“此外,現行的種糧補貼政策是按田畝為單位計算的,高產田與低產田沒有差別,甚至拋荒田也能得到補貼,很不合理。這樣會影響農民積極性。”袁隆平委員說,“國家要對糧價政策做出根本性改革。我這個建議希望得到高度重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