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在婚禮上滿面愁容
“在俄羅斯讓一夫多妻合法化并沒有什么不好。如果一個男人能夠再養活一個妻子,這有什么不可以呢?”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辦公廳主任達烏多夫此言迅速在俄羅斯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引發了關于一夫多妻制合法化的大討論。
俄羅斯《觀點報》20日報道,達烏多夫此言是在參加車臣警察總長古奇戈夫迎娶第二位妻子的婚禮后發表的。俄羅斯法律禁止一夫多妻,但伊斯蘭教允許。車臣法律雖在俄羅斯法律框架下,但當地屬于伊斯蘭教信仰區,有自己的獨特性。另外,車臣地區因為經歷兩次戰爭,造成了男人少、女人多的現象,女孩子結婚的選擇余地不大。俄羅斯斯拉夫法律中心負責人普切林采夫表示,“一些地區的穆斯林有數個妻子。當地人認為這是正常的,他們的妻子也不反對。我個人認為,既然這個傳統存在,就應當支持,應當對相關法律進行修改。”
俄羅斯社會院領導人格里戈里耶夫表示,不應主張一夫多妻合法化和通過相關法律,“但我反對因這一行為而懲罰責任人”。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9日表示,總統還沒有看到一夫多妻制合法化的提案。“我只強調一點,一夫多妻在我們國家是不允許的。”俄婦女聯盟主席、國家杜馬議員拉霍娃表示,在1996年前如果宣揚一夫多妻制將被判1年監禁。現在應當恢復這一處罰措施。“我們的憲法規定支持傳統婚姻家庭。在一些共和國實施一夫多妻,這是荒謬的。俄羅斯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擁有統一的憲法。”俄羅斯《報紙報》就此問題對讀者進行的民調顯示,有56%的人反對一夫多妻合法化。
據俄新網20日報道,16日,47歲的車臣警察總長古奇戈夫與一位17歲的女孩舉行了婚禮。有媒體披露,新娘在婚禮上愁容滿面,直到被牧師問到第三遍的時候,才勉強回答:“我愿意。”古奇戈夫有妻子,在未離婚的情況下再次結婚,讓很多俄羅斯人感到憤怒。但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支持這一婚姻,并親自出席了當天的婚禮。對于社交媒體上的批評聲音,卡德羅夫甚至要求封鎖相關消息,他告誡男人們:“請讓你們的妻子別用Whatsapp(一款通信軟件),這樣她們就不會亂發布信息了!”
《環球時報》記者曾與車臣人和高加索地區穆斯林交流,發現雖然他們的民俗可以多妻,但絕大多數人并沒有這樣做。根據宗教和民俗習慣,丈夫必須給所有妻子在房、車等物質方面以同等待遇,因此只有有經濟實力的人才有可能多妻。 (記者 李亞龍 柳玉鵬)
3名車臣女子通過網絡以欲加入IS組織為由騙取3000多美元。
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警方說,3名車臣女子涉嫌通過網絡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取得聯系,并以欲加入這一組織為由騙取“車馬費”3000多美元。目前,這3名嫌疑人已被逮捕。
“在俄羅斯讓一夫多妻合法化并沒有什么不好。”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辦公廳主任達烏多夫此言迅速在俄羅斯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引發了關于一夫多妻制合法化的大討論。
俄羅斯法律禁止一夫多妻,但伊斯蘭教允許。
據新華社電俄羅斯內務部29日說,俄車臣共和國警方當天與非法武裝分子爆發沖突,造成警方1死13傷。車臣共和國內務部發布的消息說,內務部人員目前正在對藏匿在境內偏遠山區的非法武裝分子展開集中清剿行動。
據新華社電俄羅斯內務部29日說,俄車臣共和國警方當天與非法武裝分子爆發沖突,造成警方1死13傷。車臣共和國內務部發布的消息說,內務部人員目前正在對藏匿在境內偏遠山區的非法武裝分子展開集中清剿行動。
據法新社報道,車臣叛軍方面在其網站上發布消息說,正式宣布車臣叛軍頭目多庫 烏馬羅夫(Doku Umarov)“已經死亡”。俄羅斯莫斯科巴斯曼區法院今年3月12日裁定,缺席批捕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組織“右區”領袖德米特里 亞羅什。
據法新社報道,車臣叛軍方面在其網站上發布消息說,正式宣布車臣叛軍頭目多庫 烏馬羅夫(Doku Umarov)“已經死亡”。俄羅斯莫斯科巴斯曼區法院今年3月12日裁定,缺席批捕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組織“右區”領袖德米特里 亞羅什。
據美國“僑報網”5月23日報道,美國一名車臣移民近日在接受聯邦調查局(FBI)的詢問時被殺。”據奧蘭多《哨兵報》報道,擊斃托達謝夫的聯邦調查局探員的身份沒有被公開,但他來自波士頓的聯調局分部。
據俄新社4月21日消息,俄羅斯車臣護法機構發言人向媒體表示,沒有任何數據能夠證明波士頓恐怖事件嫌疑人察爾納伊夫兄弟與俄境內恐怖主義組織之間存在關系。據此前報道稱,美國偵查人員正在調查察爾納伊夫兄弟與俄羅斯境內恐怖主義組織“高加索酋長國”的聯系,該組織頭目是烏馬羅夫。
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給車臣人帶來了負面影響,因畏懼歐盟國家加強邊界管制,本月初大量車臣人移民波蘭。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后,美國最先加強了對車臣人入境的管控。
潘志平對《環球時報》說,新疆最近發生的暴力恐怖活動當然不是“民族問題”,這是分裂主義,是政治問題,一些人在歪曲事實。
但多數烏克蘭政治家對薩夫琴科提出批評,懷疑她與克里姆林宮有幕后交易,甚至指控她是叛國者和間諜。俄專家認為,薩夫琴科從昔日的“英雄”變成了“叛國者”,表明烏克蘭國內政治斗爭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