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村修二 勇于追討報酬的科學家
赤崎勇 堅持綻放的花朵最美麗
天野浩 站在導師赤崎勇的肩膀上
被譽為“藍光之父”的中村修二1954年生于日本伊方町,1994年從日本徳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2000年以來供職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現為美國國籍。
1993年,在日本日亞化學工業公司(簡稱“日亞公司”)做技術員的中村開發出藍色高亮度發光二極管,使LED向實用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樣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卻在2000年離開日本前往美國,著實令人費解。2001年8月,中村向東京地方法院起訴原東家日亞公司,要求歸還其專利所有權,并支付200億日元專利使用費,由此揭開了這一秘密。
1993年,中村發明藍光二極管后,由日亞公司申請獲得了專利。同年12月,日亞公司開始生產藍光二極管的照明成品,獲得了巨大利潤。但是,日亞公司只向中村支付了2萬日元的“獎勵”(申請專利和注冊專利時各1萬日元)。2000年,中村決定前往美國,辦理辭職手續時,公司要求他簽署合同,保證3年內不再從事藍光二極管的基礎技術研究,中村拒絕,并因此未能領到退職金。中村前往美國的大學就任后,日亞公司居然追到美國讓他簽合同,中村再度斷然拒絕。未料到該公司居然在2000年12月以涉嫌泄露企業機密,將中村和他擔任顧問的美國克利公司以及北卡羅萊納大學告上法庭。
于是,忍無可忍的中村將日亞公司告上日本的法庭。2005年1月11日,在東京高等法院的主持下,中村與日亞公司達成和解,由日亞公司向其支付共計8億4391萬日元的發明補償金。
赤崎勇,1929年出生于日本,1964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博士學位。他曾在松下電器產業公司從事科研工作,現為日本名城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上世紀70年代初,世界掀起氮化鎵的研究熱潮,而利用它開發出藍光二極管被認為是一個大膽設想。上世紀70年代末,大多數科學家都放棄了。但赤崎勇堅持研究,最終為利用氮化鎵材料制造藍光二極管奠定了基礎。2009年,赤崎勇被授予素有“日本諾貝爾獎”之稱的京都獎。
赤崎勇在日本以毫不氣餒和堅持不懈著稱。他曾經說:“即使失敗,也絕對不要放棄。在失敗的情況下,不要氣餒、不言放棄非常重要。”
天野浩是日本工程學家,專長半導體器件制造,現任名城大學、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1960年出生于日本濱松,1989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到名城大學任助理教授,1998年至2002年升任副教授,2002年成為教授。2010年,天野浩在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院任教授。
1982年,天野浩作為一名本科生加入赤崎勇教授的研究小組,從此開始了藍色發光二極管中使用材料的研究。
天野浩和導師赤崎勇在名古屋大學合作進行了藍光LED的基礎性研發,1989年首次研發成功了藍光LED。
3名日本出生的科學家因發現新型節能光源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這一消息時認定,3名獲獎者發明了一種藍色發光二極管(LED),幫助人們以更節能的方式獲得白色光源,依據這一原理問世的LED燈“將點亮整個21世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