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力評比排名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14~201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瑞士連續六年拔得頭籌,新加坡緊隨其后,美國連升兩位,排名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最新排名升至第28位,大幅領先“金磚五國”其他成員。
根據該報告的全球競爭力指數 (GCI),中國、日本和東南亞最大的五個經濟體取得了積極進步。亞洲有三個經濟體躋身前十,分別是新加坡(第2位)、日本(上升3位到第6位)和中國香港(第7位)。報告主要從兩方面著眼:其一,以結構性改革促進長期經濟發展,但目前仍進展不足;其二,創新、人才開發和制度保障決定各國的競爭力。
近年來,創新不斷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命脈。報告指出,中國創新實力持續改善,但仍非創新強國(innovation powerhouse),不能驕傲自滿。世界經濟論壇中國區執行董事施力偉(Olivier Schwab)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稱:“中國目前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創新的‘起跑線’上。在技術創新的新形勢下,對于長期依賴低成本勞動力的中國而言,自動化、加強供應鏈效率等至關重要。”
強者之鑒
結合歷年排行便不難發現,瑞士、新加坡、美國、芬蘭、德國、日本、中國香港、荷蘭、英國和瑞典等國家和地區已至少連續3年占據全球競爭力排名前十。
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這些發達經濟體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善于開發、吸引并利用現有人才,并且大力投資研發和技術創新,因此得以持久保持創新活力。”
“狀元”瑞士已盤踞榜首六年之久,這主要歸因于其透明高效的制度、運轉良好的市場及強大的創新力,以及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機構。
新加坡高居第二,這主要受益于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及基礎設施方面的良好表現。
對于位居第七的香港,其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在于高效的市場,特別是高效配置人力資源的勞動力市場,以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
《全球競爭力報告》的競爭力排名依據是“全球競爭力指數”(GCI),該指數由世界經濟論壇在2004 年推出,從12個方面衡量一國(地區)綜合競爭力狀況,即采用12個衡量指標,分別為制度、創新、宏觀經濟環境、醫療衛生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與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水平、技術就緒度、市場規模、商業成熟度及創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