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5日電 綜合報道,25日,烏克蘭迎來總統大選。在政治動蕩未息、多方博弈加劇的時局背景下,此次大選結果或將成為左右這個國家走向的轉折點。然而,選舉本身并不能改變烏克蘭身處西方與俄羅斯“夾縫”之中的局面,該國未來政局,仍然難逃“向東還是向西”的選擇題。
親俄VS親西方 兩派欲“撕裂”烏克蘭
25日,烏克蘭大選拉開帷幕,選舉將從當地時間早上8點鐘開始,預計持續到晚上8點,目前符合條件的選民有3500萬人,他們將在多名候選人中選出自己的領導人。由于各派勢力糾葛難平,受到頓涅茨克州與盧甘斯克州不參與大選的影響,選舉結果和新政府的認可性都難免受挫。
民調顯示,烏東僅三分之一的選民準備在當天進行投票。烏克蘭內務部也承認,東部兩州多數地區已經無法展開大選。為了保證選舉順利進行,烏克蘭軍方甚至已將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民兵控制的地區封鎖。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當局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的準備工作。此舉引發數萬人在首都基輔游行抗議,30日,烏克蘭政府開始暴力驅散抗議人群,示威演變為暴力沖突,從此揭開烏克蘭風雨飄搖的序幕。
2014年2月,示威者與警方在首都基輔爆發大規模沖突,造成嚴重死傷。2月22日,烏克蘭議會罷免了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修改了憲法,任命議長圖爾奇諾夫代行總統職責。隨后,臨時政府組建,親歐洲的亞采紐克出任總理。
然而,親西方的臨時政府上臺,又激化了烏克蘭親俄民眾的不滿情緒,其中,居民以俄羅斯族為主、與俄有深厚淵源的克里米亞地區反應尤為強烈。3月,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通過公投,宣布加入俄羅斯。
4月初,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民間武裝分別成立“人民共和國”,并在5月11日舉行““獨立”公投”,隨后各自宣布脫離烏克蘭成立“主權國家”,并已就“合并”開始談判。
與此同時,烏克蘭當局在東南部展開了有軍隊參與的特別行動。在此之后,烏克蘭政府軍與東南部民間武裝時有交火,造成人員傷亡。
5月14日和17日,烏克蘭舉行了兩輪民族團結圓桌會議,但基輔當局始終拒絕與東部民間武裝對話,會議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烏克蘭親俄與親西方兩派,事實上仍是處于互不信任、拒絕交流的割裂狀態。
候選人中親西方派占據優勢 選舉或成兩人對決
此次烏克蘭大選,有約20人參與角逐。據媒體分析,較為熱門的人選包括多布金、季吉普科、季莫申科和波羅申科。其中,波羅申科呼聲最高。
多布金現年44歲,曾任哈爾科夫州州長,是前執政黨地區黨正式總統候選人。多布金曾嚴厲批評親西方示威者,并質疑現任過渡政府的合法性。他的參選獲得了烏克蘭首富艾哈邁托夫的支持。但如果烏克蘭東部抵制選舉,將會影響其選情。
季吉普科現年54歲,曾在以往多屆烏克蘭政府中任職,職位包括央行行長、經濟部長和副總理。他批評烏克蘭過渡政府對東部民間武裝采取“反恐行動”。季吉普科的票倉在烏克蘭東部俄語地區。
然而,在這四人中,相對親西方的“巧克力大王”波羅申科和“天然氣公主”季莫申科呼聲要高于前兩位。一方面,亞努科維奇政府下臺后,親俄派在政壇中失勢; 另一方面,多個親俄地區拒絕參加大選,影響了親俄派的選情。
季莫申科現年53歲,曾兩度出任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出身鄉間,自幼喪父,但嫁入權貴之家。1991年,她正式執掌家族生意,成立烏克蘭汽油公司。4年后,這家企業改組為烏克蘭統一能源公司,壟斷烏克蘭各地天然氣供應,她獲稱“天然氣公主”。
不過,分析稱,季莫申科在今年總統選舉中獲勝希望并不大,主要原因是她在烏克蘭政壇上較大的爭議性。近期民調結果也顯示,季莫申科支持率與波羅申科差距不小。
波羅申科現年48歲,是烏克蘭糖果業大亨,獲稱“巧克力大王”。他曾出任烏克蘭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波羅申科是去年11月反政府示威開始之初,最早表示支持的烏克蘭寡頭。
近期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波羅申科民調支持率約為30%,不僅領跑所有候選人,同樣大大甩開季莫申科。
分析認為,首輪選舉很可能不會產生結果,最終將是波羅申科和季莫申科進入定于6月15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但也有一些民調機構認為,波羅申科可以在第一輪投票中勝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