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掠奪資源”。這種話語以往在西方媒體的報道中經常出現,目的是為在非洲經濟合作發展逐漸處于劣勢的西方提供輿論幫助。18日,在法新社發出的對英國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采訪中,這個觀點又一次被提及,而且還將中國比作“當年在非洲的歐洲殖民者”。但非洲相關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為非洲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使非洲有了除西方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曾獲得聯合國頒發的馬丁·路德·金反暴力獎的英國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近期在全球許多地方發表關于地球受到威脅的演講。日前,她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在非洲,中國與歐洲當年的殖民者一般無二。他們需要原材料來支撐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公司很少關注環境,他們拿走資源,使非洲人更加貧窮?!惫诺罓栠€警告說,“如今自然環境面臨風險更大。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而且擁有更先進的技術”。
不過,珍妮·古道爾也表示,“我相信中國也在變化”,她引用最近中國銷毀象牙做例證。珍妮·古道爾表示,她曾與中國數千名孩子一起工作,他們熱愛自然和動物,互相幫助。她還列舉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治理黃河水土流失的成功案例。
在非洲工作近三年的時間里,與非洲各階層的對話使《環球時報》記者對古道爾的部分觀點有不同看法。中國需要非洲資源,非洲更需要中國資金。2008年以來,中國為非洲政府提供了強大的融資空間,為這些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工業化和多樣化創造了機會。南非標準銀行分析師史蒂芬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是非洲基礎設施領域一個主要的伙伴。
此外,中國企業越來越注重非洲環境建設和當地人的感受。比如目前中國與非洲聯合打擊象牙走私和對珍稀動物的偷獵活動。《環球時報》記者在采訪非洲國家的中資企業時,也明顯感覺到中國企業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和與當地人和諧相處。贊中經貿合作區總經理昝寶森告訴《環球時報》,每年合作區會為當地社區醫院、學校、道路、環境保護等捐獻十余萬美元。
南非前沿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馬丁·戴維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讓非洲獲益匪淺,這些年非洲的快速增長幾乎與中國發展捆綁在一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執行所長徐偉忠1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近兩年非洲經濟增長率在全球僅次于亞洲,其中中國經濟增長及中國擴大對非經貿合作的貢獻率是比較高的。以前西方給非洲開的處方已顯出水土不服,現在非洲則樂于主動借鑒中國經驗,中國的發展經驗對非洲的啟示作用在上升。 (記者 苑基榮 劉 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