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多家媒體13日引述未經證實的消息稱,朝鮮當局目前正在全國全面回收產自中國的問題食品,并且指定幾款商品禁止從中國進口。《中央日報》稱,此前,受邀參加朝鮮停戰60周年紀念活動的中國游客在平壤百貨商店購買中國產商品后,發現有質量問題并掀起“退貨潮”。此后,朝鮮當局召回包括平壤百貨商店在內的多家商店售賣的產自中國的食品類商品,并將回收行動擴大到朝鮮全境。
韓國CBS網站13日援引“自由亞洲電臺”的報道說,朝鮮內部消息人士稱,在中國游客們抗議后,朝鮮當局開始分揀百貨商場里的不良食品和假貨,結果擴大到包括平壤在內的全國各地方市場。消息人士稱,兩江道的各個人民委員會下屬的質量監督局從8月初開始回收中國產食品并逐一進行檢查。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朝鮮官方媒體沒有報道“回收中國產問題食品”的消息。目前,朝鮮國內銷售并使用著數量龐大的中國產品,包括各種電器、衣物和食品等,范圍非常廣泛。這些中國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既有質量能夠得到保證的知名品牌,也不乏中國國內的“路邊攤貨”和極少數假冒偽劣產品。事實上,很多朝鮮人在選擇商品時因質量方面的考慮而更偏好“日本制造”,但中國產品長期以來在價格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也一直“長盛不衰”。《環球時報》記者在平壤售賣中國產品的外匯商店了解到,除朝鮮消費者外,常駐朝鮮的外國人也是店內中國產品的“常客”,尤以中國人居多。大到冰箱、洗衣機,小到一瓶醬油、一根香腸,“中國制造”已在朝鮮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據介紹,一般情況下,這些中國產品并不會出現質量問題,但也存在同一批貨物中出現個別殘次品的情況。同時,供消費者食用的商品因儲藏不當或存放過久而造成變質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記者 程維丹 趙毛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