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3日,加里·戴維斯展示“世界公民政府”“世界護照”。圖/IC
“棱鏡門”主角斯諾登滯留莫斯科后,一家名為“世界公民政府”的非政府組織(NGO)曾向他提供一份“世界護照”——目前,這一獨特的護照已經得到6個國家的正式認可,包括曾意圖向斯諾登提供庇護的厄瓜多爾。上周三,這一組織的創始人在美國去世,去世當天離他的92歲生日只有3天。本周,《紐約時報》等媒體發布訃告,同時評價他的逝世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離去”。盡管他提出的“世界政府”的理念并沒有得到普遍認同,他對于和平的執著追求仍值得稱贊。
1948年5月25日,一名美國軍隊前飛行員闖進美國駐法大使館,聲稱自己并非美國公民。使館工作人員看著他,滿臉驚訝,他接著表示,自己是一名“世界公民”。
直到上周三去世前,他依然堅持自己是“沒有國籍的人”。入境、離境、被驅逐、被逮捕,他在多個國家的經歷并不順利,但仍然隨身攜帶自己的“世界護照”。60余年來,全球媒體也一直跟隨著這位理想主義者的一舉一動。
“國界消失,便不會有戰爭”
他的想法非常簡單,他的目標卻并不小——在他看來,如果單一國家不再存在,這世界便不會再有戰爭。
加里·戴維斯,一名和平倡議者、前百老匯歌舞演員、全球首位自詡為“世界公民”的人,同時也是致力于消除國家邊界的“一個世界”運動的先驅,上周三在美國佛蒙特州威靈斯頓逝世,享年91歲。直到去世前,他仍保持著介于美國公民和外國人之間的某種“中間身份”,這一狀態已經持續65年。“我并非一個沒有祖國的人,”1978年,戴維斯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曾這樣告訴記者,“我只是沒有國籍。”
二戰經歷是戴維斯“世界聯合”想法產生的主要原因。二戰中,他的兄弟遇難,他則單位美軍飛行員。“當我在德國勃蘭登堡投下第一顆導彈時,我便感覺到良心的強烈不安。”他在1962年的一本回憶錄中寫道。“我究竟投下了多少導彈?謀殺了多少男人、女人和孩子?還有其他路可走嗎,我捫心自問。”
他所相信的另一條路,是通過去除國家邊界來消解爭端。1948年11月,在他于巴黎聲明自己為“世界公民”后的第六個月,戴維斯闖入聯合國大會會議現場,中斷了進行中的會議。“我們,人民,需要只有統一的世界政府才能給予的和平,”他呼吁,“你們所代表的‘君主制國家’將我們割裂,同時引導世界走向完全的戰爭。”
“世界政府”的提議得到了許多名人的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作家加繆、學者史懷哲等。近2萬人參加了他在法國首都舉行的集會。
“世界政府”與“世界護照”
1949年,戴維斯成立了“世界公民國際注冊處”,該組織成立后,迅速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注冊申請。根據《紐約時報》援引位于華盛頓的“世界服務機構”的數據,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95萬人經由該組織注冊成為“世界公民”。
1953年,戴維斯著手創建組織“世界公民政府”。“我們組織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全球性憲法機構,保障全球居民共同生活在和平中,”組織當前負責人大衛·蓋洛普周一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組織的業務如此繁忙,以至于戴維斯第二年又創辦“世界服務機構”,承擔該組織的服務職能。
截至目前,“世界公民政府”已經發放了超過50萬份“世界護照”,不過,現在并沒有該種護照成功出入各國的相關數據。美國《波特蘭新聞先驅報》的數據顯示,“世界公民政府”累計向全球250萬人發放過身份認證證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