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公布的跟蹤小行星模擬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0日宣布,希望在今后10年內捕獲一顆小型行星,把它移動至近月球軌道,作為人類空間探測的下一目標,為載人探測火星打前站。
全新目標
依據美國航天局的設想,宇航員將最早在2021年登上一顆小行星。
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10日在一場電話新聞發布會上告訴媒體記者,這一項目是為美國在21世紀30年代派遣宇航員登陸火星做準備。
“這一任務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發展技術,研發系統,去探索比我們之前所到之處更遠的地方,那些人類夢寐以求卻一直沒有可能觸及的地方,”博爾登說,“我們已經站在大門口,即將能夠向我們的下一代和孫輩宣告:我們差不多到那里了?!?/p>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2010年發布小行星探索計劃。作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后續,美國打算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實現載人登陸小行星的目標。為實現這一設想,航天局正在研制重型火箭和深空間太空艙,以期把宇航員送出國際空間站軌道,從而得以載人探測月球、小行星和火星。
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主管鮑勃·卡巴納說:“我認為,小行星捕獲任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目的地,涵蓋我們探測地外星球的所有技術和技能發展需要?!?/p>
一箭多雕
依據航天局計劃,候選小行星的質量應該在500噸左右,寬7米至10米。
航天局近地球物體項目負責人唐納德·約曼斯向美聯社記者比喻,捕獲小行星的方法就像利用“帶繩子的袋子套住小行星,加裝太陽能驅動模塊阻止小行星自轉,再帶回你設定的位置”。
約曼斯提到,這一項目對地球沒有威脅。即便最終小行星失控沖向地球,這種大小的小行星將在大氣層中燒毀,不會對地面構成危害。
美國前宇航員、民主黨籍參議員比爾·納爾遜認為,小行星捕獲項目可以在多個領域收獲成果。“這真是個聰明的想法。”
首先,小行星捕獲技術能夠幫助航天局開發危機應對技術,在危險小行星沖向地球時化解威脅。其次,宇航員乘坐深空間太空艙登陸小行星后,能夠帶回巖石標本以供科學分析。最后,這一項目是宇航員登陸火星前的必要訓練。
花費幾何
奧巴馬公布火星探索計劃后,在資金層面給予航天局充分支持。小行星捕獲項目涵蓋在政府2014財政年度177億美元太空預算內。
按照奧巴馬政府預算草案,追蹤小行星的預算應該增加一倍至4000萬美元,花3800萬美元研發移動小行星必需的太陽能推進系統,以4000萬美元用于研發小行星捕捉和空間交會技術,動用700萬美元補強危機應對系統。
美國航空航天局尚未發布小行星捕捉項目的具體預算數額。依據“加利福尼亞技術機構凱克空間研究組織”去年發布的數據,這一項目預計花費26.5億美元。
不過,航天局首席財務官員伊麗莎白·魯賓遜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們現階段認為,它不會那么貴。”
另外,航天局正在尋找有興趣的私營合作伙伴,為這一項目所涉技術探尋科研和產業應用前景。 (蔣驄驍 新華社供北京晨報特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