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24日凌晨,美國紐約州第三大城市羅切斯特市韋伯斯特鎮一住宅發生火災,隨后卻意外發生槍擊案。事后查明,今年62歲的威廉·斯彭格勒故意放火,然后持槍伏擊了前來救火的消防員。他在打死兩名消防員、打傷另外3人后自殺。斯彭格勒曾于1980年將其祖母打死而入獄17年。出獄后,他仍被判嚴禁擁有武器。
24日晚,美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艾米在與本報記者談及不斷發生的槍擊案時憤憤地說:“美國正處于國內恐怖主義浪潮之中。”
繼12月14日康涅狄格州紐敦桑迪胡克小學發生惡性槍擊事件后,陸續發生的槍擊案已經在全美造成多人死亡。美聯社報道說,美國聯邦調查局一項最新統計表明,僅2006年至2010年,就有561名12歲以下的孩子被槍殺。
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因遇難者多為兒童而在美國引起格外強烈的反響,有關控槍問題的辯論再掀波瀾。奧巴馬總統19日宣布,他將把槍支管控當作第二個任期開局之際的“核心議題”,會動用任內所有力量克服根深蒂固的政治阻力,承諾在明年1月底前向國會提交一份武器管控提案。副總統拜登表示,哪怕只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也要采取新的槍支管控措施。
奧巴馬所指“根深蒂固的政治阻力”之一,便是與美國軍工產業和共和黨有著密切利益聯系的全國步槍協會。21日,全國步槍協會總裁拉皮埃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槍支管制的法律不會阻止槍擊案的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持槍的好人來對付持槍的壞人”。他呼吁在學校設立武裝警察。23日,拉皮埃爾繼續為其在槍支控制方面的言論辯護。他說:“如果要求武裝校園是瘋狂的建議的話,那就說我瘋了吧。”拉皮埃爾認為,“所謂禁槍立法都是假的,全是建立在謊言之上”,根本無法在國會獲得通過。
多年以來,美國社會一直就槍支管制問題爭論不休,但這一問題從未像今天這樣痛苦地撕裂著美國社會。如何理解被支持擁槍者奉為圭臬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支持者的“人權”為何不斷導致現實社會中的人權慘劇?制止悲劇發生的關鍵到底在人還是在槍?如果不能完全禁槍,槍支管制的黃金分割點在哪里?從整個社會層面而言,個人自由與社會安全的平衡點又在何處?種種問題極大地困擾著美國社會。在意見兩極化中,美國民眾備感悲哀、憤怒與無奈。
拉皮埃爾關于“武裝學校”的言論在美國廣遭非議,但其列舉的美國社會充斥槍支暴力的誘因卻不無道理,其中包括電影中的兇殺場面、新聞媒體對暴力的渲染以及網絡暴力游戲等不斷泛濫。加之經濟不振和政治灰暗的氛圍,失意、失望和失態的發泄常常演變為槍擊血案。至于這一痼疾的解決前景,“根本無法在國會獲得通過”的威脅并非空穴來風。《華盛頓郵報》24日的評論文章《我們的制度正在懸崖上》也許是對此最無奈的回答。在美國現行制度下,槍和人都是管不住的,其結果就是悲劇的不斷重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