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工人中國制造!”奧地利主流媒體《新聞報》12月24日以此為題報道稱,高度自治的格陵蘭島政府近日有意大規模引進中國投資和工人,開采當地的礦產資源,這引起格陵蘭島和其祖國丹麥官員的爭吵。該國反對派和工會批評稱,北京不僅在掠奪格陵蘭的資源,還要向當地輸出廉價工人,這些工人連島上最低工資標準都未達到。
報道稱,在格陵蘭島厚厚的冰層下隱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在,獨立自治的島嶼正走在開發利用其資源的道路上。不過,這個龐大的項目需要具備兩個重要條件:一是資本,二是勞動力。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島上的官員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為了給中國項目開綠燈,格陵蘭首府努克議會已通過一項特別的法律工作條款,自行規定使用的工資標準。哥本哈根的工會和反對派則憤怒地表示,如果格陵蘭島的天然資源被中國公司掠奪,還輸入廉價的中國勞工,這簡直是對寶貴礦產的諷刺。
《新聞報》稱,中國公司準備在西海岸的努克峽灣開發礦產,在當地投入數十億美元。這也意味著約3000名中國工人將飛到那里工作,住在當地人口聚居地之外,隱蔽獨立地生活。他們每周要工作60小時,工資卻遠遠低于格陵蘭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淪為二等公民。當地目前最低工資是10.8歐元每小時。丹麥工會已經發出威脅,要向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起訴這種完全不能接受的工作條件。反對派呼吁中間偏左的丹麥政府停止格陵蘭島的法律,并主張哥本哈根在國際事務中應該對格陵蘭島行使更多的主權。
不過,丹麥首相托寧施密特認為,格陵蘭島2009年得到了廣泛自主權,可以自行決定各種項目。格陵蘭島領導人克萊斯特也稱,格陵蘭有權利和義務利用其自然資源創造財富。格陵蘭島官員認為,丹麥想限制格陵蘭島的發展是荒謬的,是殖民主義的表現。格陵蘭島人口約5.4萬人,極度缺乏勞動力。格陵蘭島工業和礦產資源部部長貝爾特爾森表示,格陵蘭不會因為引進中國工人而導致當地人失業,這樣大的項目沒有工作人員無法開工。
除了中國工人的問題外,批評人士還擔心中國的戰略野心及礦產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報道稱,中國目前在稀土市場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此前,丹麥對中國參與開發北極也心存疑慮。除了中國企業,歐盟、韓國企業也在籌劃進入這一寶地。格陵蘭島海域還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記者 青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