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向全世界傳播美國文化與價值觀的好萊塢在向中國“投降”嗎?21日,新版《赤色黎明》的上映在美國乃至西方世界引發了這一爭論。
《赤色黎明》是1984年美國上演的一部影片,講述的是“蘇聯人和古巴人入侵美國”的故事。2008年米高梅公司宣布重拍這部影片,片中入侵美國的主角換成了中國人。引發爭議的是制片方修改了已經拍完的電影:將片中的“壞蛋”換成了朝鮮人。美國媒體對制片方口誅筆伐,質疑一個“導彈發射經常空中解體”的國家如何能入侵美國?一些人不滿對中國的屈服。《紐約時報》稱,這是好萊塢對中國的“政治歸化”。而美國《洛杉磯時報》稱,新版《赤色黎明》的修改表明中國政府對全球娛樂業影響之大,即便沒有正式發布一言一語的抗議。
“《赤色黎明》引發的爭議只是冰山一角,它暴露出了西方現在面臨的一個時代性問題:怎么看中國,怎么跟中國打交道?”德國國際媒體研究所學者夫羅里揚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用朝鮮取代中國,作為“壞人”和“危險”,表明對利潤的渴求在迫使好萊塢不得不破除“心魔”。
英國《停火周刊》評論說,中國對亞洲和世界的依賴與亞洲和世界對中國的依賴一樣多。中國與美國直接關聯,沒興趣直接對抗美國。如果所謂的“中國威脅”在決策層、媒體以及知識界被過多強調,很可能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