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10日發表涉及中國人權的年度報告。除一如既往地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橫加指責外,報告還批評中國“違背貿易規則”,并對中國工人的現狀指手畫腳。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一些機構每年對中國人權發表長篇大論早已成為陳詞濫調,幾乎不會贏得多少關注。該報告看起來似乎關心中國工人的待遇、工資等“民生議題”,實際上卻暴露了美國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實質——借所謂人權問題進一步擠壓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更清楚地表明美國關心中國人權是假,為本國利益服務才是真。
這份報告長達284頁,其中正文172頁,注釋多達100多頁。報告建議美國國會和總統敦促中國盡快批準國際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加強法制,改進“政治透明度”,“無條件與少數民族對話”并釋放被關押的“異見人士”。報告還單獨辟出一章專門談論香港和澳門的人權問題。
記者注意到,很多美媒在對這一報告進行報道時,側重于報告中提到的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補貼出口企業”等,似乎將其變成了一份“貿易報告”。美國《華盛頓時報》12日稱,報告強調,中國在結束以美國工人和商界的利益為代價施惠本國企業方面毫無作為。“報告顯示,中國在遵守其世界貿易組織義務和商業法律規則上沒有任何進展,既沒有停止操縱匯率、取消配額和補貼,也沒有停止其他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委員會共同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施諾德·布朗說:“中國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導致美國不斷提高對華貿易赤字,使美國損失數百萬就業機會,其中許多屬于我們的制造業領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