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2年8月6日1時31分北京時間13時31分,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圖為“好奇”號探測器傳回的信號可以看到火星地表及“好奇”號在地面上投下的影子。
當地時間2012年8月6日1時31分北京時間13時31分,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圖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航空控制中心內,工作人員在收到“好奇”號傳回的第一張圖像后慶祝。(視頻截圖)來源:NASA
對于月球人類已經相對熟悉,但對于距離我們更加遙遠、相對陌生的火星,人類的好奇心又有了一次寄托——美國東部時間6日凌晨1點31分,重達1噸、汽車大小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降落到紅色星球,將開啟為期一個火星年的探測之旅,為人類首次登陸火星開辟道路。
美國宇航局(NASA)6日宣布,“好奇”號順利度過“恐怖7分鐘”,成功降落到火星上的“蓋爾”隕石坑內。工程師艾倫·陳說,“著陸已被證實,我們安全登上了火星。”
數分鐘后,“好奇”號向地球傳回了其在火山口內拍攝的第一張黑白照片,由此為期一個火星年(約687個地球日)的探測任務開始,其主要任務是查明火星過去或現在是否存在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此發表書面聲明稱,“好奇”號的成功登陸是有史以來最復雜的一次登陸星球任務,同時標志著史無前例的技術上的勝利,也增加了美國人對未來太空探索的信心。
采用核燃料的“好奇”號耗資25億美元,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先進,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個火星探測器。它去年11月26日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經歷8個多月,飛行了3.52億英里。
從“好奇”號抵達火星大氣層頂部那一刻開始,直到降落到火星表面為止,耗時7分鐘,期間無法和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聯系,因此這個過程被稱為“恐怖7分鐘”。
此前所有成功接觸到火星大氣層的11次火星任務中,有5次在進入大氣層、下降和著陸階段出現故障而失敗。因此,這一次美國宇航局給“好奇”號裝上了一系列“剎車裝置”,通過超音速降落傘讓搭載“好奇”號的太空艙減速,隨后揭開隔熱層,打開火箭引擎,用一臺噴氣懸空“起重車”帶著“好奇”號找到預定著陸點,最終用纜線將其輕放到著陸的隕石坑里。
和之前的火星探測器相比,“好奇”號更為先進,可進行科學分析工作。其搭載著更強力的探測設備和核熱動力電池,甚至包括天氣情況搜集系統,還配備了加長的機械臂,以便采集樣本和應付火星上的各種環境。據悉,“好奇”號將對火星上的各種物質進行分析,確定火星上是否有產生生命所必需的碳、氮、磷、硫和氧等各種基本成分。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前蘇聯、歐洲和日本就曾有過30多次對火星探測的嘗試,一半以上以慘敗告終。盡管火星被譽為航天器的“墓地”,但這并不能阻止人類對這個星球的熱愛。
在美國財政吃緊,宇航局經費縮減的今天,25億美元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好奇”號能否成功,關系到未來火星計劃的預算。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以來,已經多次強調美國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發展重點就是探索火星。因此“好奇”號發回的探測結果,可以給未來探索火星計劃提供科研基礎,從而為人類最終登陸火星做準備。
美國宇航局火星登陸方案首席工程師亞當·斯特爾澤(AdamSteltzer)稱,人類登上火星并非難以達到的目標,雖然過程很艱辛,也需要大量花費,但如果這個星球能提供給人類足夠的資源,我們的愿望足夠強烈,人類就能完成這一目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