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了,家門口就能領優撫款了,我再也不用每次領款要跑幾十里山路了!”7月4日,記者到新縣最偏遠的卡房鄉采訪時,優撫對象林大清高興地告訴記者。
卡房鄉是縣里優撫烈屬最多的鄉。“一把手”征求意見時,縣委書記楊明忠來到這里,聽優撫對象反映優撫款從縣郵政儲蓄銀行發放,卡房鄉無網點,取款很不方便。縣委責成相關單位限期處理。有關部門決定將優撫款改由農村商業銀行代發,徹底解決深山區優撫對象取款不便的問題。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信陽市嚴格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聚焦“四風”不跑偏,立行立改見實效,著力打造“一二三”模式,讓教育實踐活動有聲有色,收效明顯。
“一”是緊盯“一把手”。他們建立“書記抓、抓書記”責任傳導機制,緊盯“一把手”。市委每月召開一次縣、區委書記情況匯報會,強化“一把手”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全市每月還評出5個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單位“一把手”,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對活動開展不扎實、效果不明顯的,上級黨委“一把手”適時約談下級黨委(黨組)“一把手”、督導組長約談活動單位“一把手”。
“二”是打造兩個平臺。民聲短信平臺和紀委書記手機短信舉報平臺。他們公布241個市、縣(區)、鄉(鎮、辦事處)黨委、政府民聲手機短信服務號碼,群眾可以用手機短信直接表達訴求、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并通過手機短信及時了解反映事項的受理情況、辦理情況,形成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可問責的機制。短信平臺開通一個月,全市共受理有效短信680條,立案369案,辦結236案,其他沒有辦結案件原因是未到期。
他們還向全市公布市紀委書記和9個縣區紀委書記短信平臺號碼,接收社會各界舉報短信,實行“分級負責”原則,每個工作日批辦兩次,直接轉交業務部門和責任單位辦理,堅決把權力關進“籠子”里。
“三”是建立三項制度。即以“搞好宣傳服務、定期調研走訪、幫助解決問題、改進機關工作、提升履職能力”為主要內容的領導干部定點聯系基層制度;以“收集社情民意、認領服務項目、幫扶困難群眾、解決社區難題、實現共駐共建”為主要內容的機關黨員聯系服務社區群眾制度和以“相對固定時間、合理確定主題、反映群眾訴求、解決突出問題、促進和諧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區)“黨員活動日”制度。
目前,全市共建立了1206個基層聯系點。1.4萬名機關黨員到街道社區黨組織報到,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170個,結對幫扶困難群眾、留守兒童、空巢老人2.9萬名,為居民提供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服務3700多人次,解決群眾切身利益事項5544個,化解信訪積案2915件。(記者胡巨成通訊員吳正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