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安我了解,我們是一個組的,他確實困難,符合低保條件,我沒有意見。”“我們組里還有一戶,最近得了大病,她這比其他人更夠條件。”前不久,在襄城縣東街村“低保資格認定會”現場,經過16名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激烈討論,最終有6名村民過關。
6月28日,襄城縣民政局副局長白洪向記者介紹,“人情保”、“關系保”時有出現,成為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我們立行立改,規定鄉鎮接到村里報上的低保名單后,必須到各個村組織“低保資格認定會”,群眾投票通過后才能上報縣民政局批準。
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造福廣大人民群眾,是襄城縣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該縣結合信訪穩定、組織建設等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營造基層和諧穩定發展環境。
為夯實基層基礎,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縣廣泛開展了“進百村、謀發展,聯千戶、解民憂”活動,對103個行政村進行幫扶提升,每名科級干部聯系1~2戶困難戶、貧困戶,全縣304名縣直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回原籍所在鄉鎮、村,聯系服務群眾,使群眾反映問題快處理,社會和諧穩定有保障。
潁橋回族鎮成立的民間組織——民族團結促進會,以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干部為主體,邀請鎮內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和德高望重的群眾代表擔任成員。無論是鄰里糾紛還是上訪事件,都有促進會成員出面解決,最大限度地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在基層發展中,治理能力至關重要。”襄城縣委書記何天立說,“通過提高各級黨組織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各級各部門履職能力,才能讓干部‘帶勁’、讓群眾‘得勁’、讓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強勁’,達到善治和良治。”(記者董學彥通訊員李彥鋒王麗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