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低保辦得這么快,多虧了‘民意速遞員’小宋。”6月4日一早拿到嶄新低保卡的劉滿祥激動地說。
劉滿祥是一位殘疾人,家住鄭州市二七區康橋華城社區,生活十分拮據。社區的“民意速遞員”宋紅梅在入戶走訪中得知情況后,迅速向民政部門反映,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很快就為劉滿祥辦好了低保卡。
像宋紅梅這樣的“民意速遞員”在二七區還有很多,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幫群眾解決難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二七區將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作為重點,把意見征求渠道延伸至群眾家門口,實現從最基層的“末梢神經”處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建立處理、督辦、反饋“一站式”問題解決長效機制。
“如何實現為群眾服務‘零距離’?”二七區委書記蔡紅說,他們有三招:
選派795名黨員干部深入到全區159個村(社區)組建“民意速遞站”,做到群眾家門口征集意見“全天候”;每個“民意速遞站”指定一位工作人員作為專職“民意速遞員”,每天至少保證6小時以上走街串巷、登門入戶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做到入戶做家訪征求意見“全覆蓋”;“民意速遞站”每周公布群眾反映問題的辦理情況,群眾可依據問題處理進度進行評議,實施群眾監督,做到問題整改“全落實”。
統計顯示,通過推行“民意速遞”服務,該區已征集群眾各類意見、建議283條,其中涉及“四風”問題97條,及時處理并向群眾反饋問題267條。(記者徐建勛李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