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鮮花祭祀在各公墓隨處可見。記者 石張楠 攝
清明節期間,許多居民前往市城區各大墓園祭拜,或通過“網上祭祀”等形式,緬懷先烈,寄托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4月4日,記者先后來到臥龍公墓和市烈士陵園采訪了解到,居民綠色環保過清明逐漸成為新風尚。
文明祭掃 綠色環保
當天上午,記者首先來到市城區梅溪路一家花店。據花店老板介紹,近段時間,店內的菊花、百合等銷量非常大,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用鮮花來祭奠自己的親人。目前,店內菊花已經售完。
上午9點,記者在前往臥龍公墓的南鄧公路上看到,駕車前往公墓掃墓的車輛,包括大量外地車輛川流不息,返鄉祭祖人流達到高峰。在臥龍公墓大門外,“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的宣傳標語十分醒目。該公墓負責人說,清明節是每年的祭祀高峰,公墓從3月30日開始迎來高峰。臥龍公墓的工作人員為前來掃墓的居民提供掃帚、水桶等便民用品,并派出人員引導居民文明祭祀。
雖然在祭拜活動中還存在傳統的香燭、紙錢等祭品,但較之往年數量明顯下降。居民王女士說,母親生前就很喜歡鮮花,用鮮花寄托哀思既環保,也符合母親的喜好。用鮮花、水果等祭拜親人是居民文明意識提高的一種表現,不僅低碳環保,而且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自己周圍很多朋友都采用鮮花來祭祀。
網上祭祀 寄托哀思
“為您點上一支蠟燭,希望您在那邊過得幸福!”“親愛的爸爸,您在天堂還好嗎兒子很想你!”記者在臥龍公墓網站上看到,網友們借用網絡,用充滿真情實感的留言,表達自己對親人的哀思。
臥龍公墓有關負責人說,網上祭祀可以給逝者“掃墓、獻花、點燭、祭酒”,祭奠逝者不一定要鋪張浪費才顯真心,網上祭祀既文明又環保,同樣能寄托對逝者的哀思之情,不失為一種好的祭祀方式。現在很多人采用網上祭祀這種方式。
緬懷先烈 繼承遺志
4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市烈士陵園。在烈士陵園內,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向革命烈士紀念碑獻花。人群中,小學生張玉欣告訴記者,今天是自己第一次來到烈士陵園,學到了很多知識,并記在了自己攜帶的筆記本上,準備回學校后,講給其他同學聽。在革命紀念館內,市十七小五年級學生趙翌博說,講解員講解得非常詳細,自己了解到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奉獻出寶貴生命,自己今后會更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用功讀書,長大后為祖國貢獻力量。
市烈士陵園相關負責人說,3月22日以后,市城區很多中小學校、機關單位組織人員前來瞻仰烈士陵園。目前,已突破12萬人次。清明節前后,烈士陵園設置咨詢處和接待處,并組織引導員和講解員全力服務前來掃墓和參觀的人員。(記者 石張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