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韓全民
本報漯河訊 “近年來,一大批企業職工成為能工巧匠,藍領專家不斷涌現。職工提合理化建議23萬多件,創造經濟價值16億元;完成技術革新項目1.2萬項,立足崗位發明創造3600多件;通過推廣先進操作法1200多項,又創造價值13億多元。”昨日,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田愛華介紹該市企業職工技術創新情況時,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前一個班組能生產17至19噸產品,這么大的產量,產品通過包裝機包裝成超市袋后,再由一名職工把封好的超市成品袋按工藝進行點數,然后,另一名職工把這些產品一袋袋裝進紙箱內,再放到旁邊的傳送帶上進入自動封箱機封箱。”雙匯集團的劉金濤說,這樣一個班下來,裝箱的職工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特別是在夜班工作,偶爾還出現裝箱多袋少袋的現象。職工通過對原來的系統進行觀察、分析、繪圖、加工、組裝,發明了超市自動裝箱機。“通過此次改造,采用自動計數裝箱后共可節省75人,在雙匯集團12個公司范圍內推廣后,共節省225人,活輕松多了,集團每年可節約工資性支出653.4萬元。”
漯河市總工會副主席陳瑞峰說,勞模創新工作室為職工開展技術攻關、改造、協作、發明創造了條件,培養了一批知識型、技術型和創新型人才,是推動企業科技進步的一個平臺,也是漯河市總工會工作中的一項長期發展戰略。“下一步,我們要在職工創新成果的推廣、普及運用上下功夫,把職工的創新成果盡快轉變為生產力。”田愛華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