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彩票投注站的墻上貼滿了各種走勢 圖
專家認為賒售引發多種風險,律師呼吁盡快完善相關法規
核心提示
記者走訪開封市十多家彩票投注站發現,許多彩票投注站違反《彩票管理條例》規定,向彩民賒售彩票。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彩票投注站老板們說,這是無奈之舉。不賒賬,就吸引不到更多客源;賒賬呢,又可能引發一些問題。“賒賬找死,不賒賬等死”,這句話正是他們無奈心情的真實寫照。
【案例】
3天賒購10萬元彩票
今年2月8日,由于賒賬10萬多元買彩票而無力償還,開封杞縣人王小莉(化名)被該縣法院行政拘留。據法院調查,在2005年5月25日至27日短短三天時間里,王小莉共賒購彩票5萬多注,金額10萬多元。
明知買彩票能上癮,彩票投注站的老板在3天的時間就向彩民賒售10萬多元的彩票,這種行為是否合法?有沒有專門的法律約束彩票站的行為?
國務院發布的《彩票管理條例》明文禁止彩票發行機構向彩民賒售彩票。那么,彩票投注站為什么冒著違法和賒賬不還的風險向彩民賒售彩票呢?近日,記者在開封市的五個區中,每個區隨機抽取2到3家彩票投注站進行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彩票投注站不向彩民賒售彩票。
5月15日下午7時,在開封市龍亭區一家彩票投注站,老板拿出了一個賬本讓記者看。賬本顯示,這個投注站有不少賒購彩票的客戶,其中最多的欠款有8000多元。
“不是不讓賒賬賣彩票嗎?”記者問。
“現在大家都是這樣做的,你不這樣做就很難贏得更多的客源。”老板坦言,“現在彩票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投注站為了贏得更多的顧客,只好冒風險向彩民賒售彩票。”
在開封市金明區,一位不愿透露任何信息的經營者說,為了留住客戶,他們一般允許彩民預先交納一定數額的定金,或者以口頭承諾的方式預訂下一期乃至下幾十期的彩票。開獎后,如果中獎金額少于購買彩票金額,彩民則補上差額部分;如果中獎金額多于購買彩票金額,多余的部分則由他們與彩民按比例分成。
“賒賬找死,不賒賬等死”,這是開封大部分彩票投注站負責人無奈心態的真實寫照。
【觀點】
賒售彩票引發多種風險
彩票投注站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是彩票投注站向彩民們賒售彩票的重要原因。根據現行的《河南省電腦福利彩票投注站管理規定》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如投注站連續4周每周平均銷售額低于3000元,在規定整改期限內仍無法達到市級彩票發行管理站要求的,彩票站就要被撤銷。
記者從開封市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獲悉,體彩根據彩票投注站區位不同、從業時間不同,也有定額的任務量,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任務,彩票投注站就要面臨被撤銷的風險。
彩票投注站向彩民賒售彩票有很大的風險。“表面上看,這是彩票投注站的獨立行為,實際上,這種做法同時讓彩票銷售中心、彩票監管中心面臨很大的風險。一旦彩民拒不還款,交易就無法完成,投注站無法上繳銷售金額,那么彩票上一級銷售中心就必然要承擔風險。”河南大學經濟學院一位研究證劵的老師說,“一些人買彩票上癮,他們資金來源又有限,這樣就有可能會引發諸多社會矛盾。”
【呼吁】
完善法規實現彩票管理的規范化
《彩票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只限定了彩票發行、銷售管理、彩票開獎、兌獎管理的程序和條件,沒有處罰違規行為的相關規定。河南大正律師事務所王京寶律師建議,我國應盡快完善與彩票發行、銷售相關的法律法規,實現彩票管理的規范化。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去年8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明確細化了針對彩票投注站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標準:如果彩票投注站向彩民賒銷或者以信用方式銷售彩票,根據銷售金額,最高可處以10000元罰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