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公祭中國道家創始人老子紀念誕辰2583周年
□首席記者張體義記者于揚文記者李康圖
核心提示
★
3月7日,農歷二月十五,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誕辰2583周年紀念日。作為文明的“軸心時代”誕生在河南省鹿邑縣的老子,以世界文明發展史上頗具思辨色彩的第一部原創性哲學經典《道德經》,奠定了他在世界哲學、中國文化上的崇高歷史地位。老子的“道”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最高文化精神,也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今古一脈,長歌九曲,時光的長劍無法切斷我們對于先人的感念。在中國的大地上,每年都會舉行形式不同、規格不等的老子文化活動,各地的活動都有自己的緣起與主題,但是必須承認,老子文化,根在鹿邑!
【祭老子】
3月7日上午,在老子故里鹿邑縣明道宮玄元殿前,三牲五谷陳列,鮮花雅樂備至,紀念老子誕辰2583周年公祭大典在這里隆重舉行。
上午9時9分,鐘鼓齊鳴,絲弦悠揚,公祭大典在禮炮聲中開始。
來自省、市、縣的有關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先后向道家鼻祖老子敬獻了花籃,并上香、祭酒。
與會的3000多位各界來賓滿懷對偉大先哲的無限崇敬和緬懷之情向老子像三鞠躬。
短暫的公祭活動結束后,大門打開,來自四面八方的父老鄉親如潮水般涌進了明道宮,為期一個月的老子廟會正式拉開帷幕。因為廟會第一天是免費開放,估計有數萬人來此祭拜老子。
據介紹,廟會期間,還將推出各類文藝演出,舉辦一系列經貿洽談活動,使老子廟會集經貿、文化、娛樂、觀光于一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營造道教特色,凸顯老子文化,是這次盛會的主題。
【固根本】
曾經有那么一段短暫的時期,圍繞老子的出生地問題,有了種種不同的說法。但是大量史料明載,鹿邑是老子的出生地。
司馬遷《史記》對老子出生地作了迄今為止最明確、最詳實、最具權威性的記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這里的“楚苦縣厲鄉曲仁里”,即現在的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兩千多年來,老子出生地即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已為歷代學者共識。古代文獻亦有明確記載,《史記》、《后漢書》、《經典釋文》、《史記索引》、《新唐書》、《宋史》、《金史》以及歷代地方志書等對老子出生地太清宮均有詳細記載。碑刻資料亦提供了實物證據。漢、隋、唐、宋等歷代碑刻,對老子的出生地太清宮都有明確記述。
自漢代開始的歷朝歷代拜祭老子均在老子出生地太清宮,古人的詩詞歌賦也多有對老子故里太清宮的贊頌之辭。古今沿襲的地理名稱,也可印證老子出生地在鹿邑。
河南省的考古工作者曾對太清宮遺址進行發掘,清理出唐宋時期的殿址、回廊、柱礎、建筑構件、生活用具及金代碑刻,出土各種珍貴文物2000余件。中國考古學會前理事長徐蘋芳在考察太清宮后說:“老子故里在鹿邑。從出土的唐宋祭祀老子建筑基址上看,是絕對錯不了的!這是千古難以改變的事實。”臺灣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陳鼓應評價:“說老子不是鹿邑人,那是外行!”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為太清宮題寫了“道教祖庭”,肯定了鹿邑作為老子故里不容置疑的地位。
據介紹,老子故里在鹿邑的相關系統研究仍在繼續進行當中。
【完骨架】
太清宮、明道宮等與老子文化有關的文物古跡搭起了鹿邑老子故里的骨架。
為了再現太清宮、明道宮恢弘壯觀的歷史風貌,把老子故里建設成為老子文化、道家文化、道教文化的圣地,鹿邑縣政府以現代考古成果和清康熙、光緒《鹿邑縣志》及唐、宋時期歷史資料記載為依據,先后投資7億多元,恢復重建了老子故里旅游區。景區與鳴鹿園、陳摶公園、弘道苑、問禮廣場、老子文化廣場、睡仙廣場、十里文化長廊等標志性景點,共同構成了鹿邑文化交流、文物展示、民間文化活動、宗教活動、旅游觀光并重的歷史人文景觀。
去年,老子故里旅游景區又投巨資新增了九大景點和景觀,其中在明道宮景區內新建了皇祭殿,逼真地復原了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則天率文武百官親臨鹿邑祭拜老子,并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的場景;實施了玄元殿彩繪壁畫工程,形象地繪制了老子生平大事及歷代八位皇帝駕臨鹿邑祭拜老子、儒釋道三教大法會的場景。
據介紹,鹿邑縣還有恢復建設明代城墻,體現明道宮在明清時期的繁榮和昌盛景象,打造沿千年銀杏樹至渦河通往太清宮拜謁老子的水上景觀帶等諸多想法,以進一步完善老子故里旅游區的骨架。
【豐血肉】
完善了景區的骨架后,鹿邑縣在充實鹿邑老子故里的人文內涵上更是下足了工夫。
鹿邑縣十分重視老子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資源的整合,先后出版了《老子故里論老子》(五卷本)、“老子文化系列叢書”(五種)、《弘揚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8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節文集》、《鹿邑與中華李姓之根》等書籍;邀請著名學者到鹿邑舉辦老子文化專題講座,向海內外征集各種《道德經》版本及研老資料11000余種;參與拍攝了《老子》、《老子不老》、《道教祖庭話鹿邑》、《問鼎中原——文化河南影像工程系列記錄片〈老子〉》、《老子傳奇》等影視作品。
在鹿邑民間,研究老子文化的氛圍也很濃。民間藝人以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為素材,自發創作《老子》連本河南墜子詞,排練了打鐵舞,創作了《畫說老子》、《老子傳》、《青牛演義》、《老子》、《老子傳奇》等作品。一些人用鹿邑方言解讀《道德經》,研究民間語言中存在的“道”“德”理念的原生態的讀音和內涵,顯示了深厚的民間文化底蘊和厚重的歷史人文積淀。
鹿邑縣曾成功舉辦了“2008·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節”,“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聚祖庭、議和諧、話發展座談會”等大型文化活動,國家民政部批準在鹿邑成立了中國道學研究會,確立了老子故里、道教祖庭和老子的思想地位。
近幾年來,鹿邑縣積極實施“老子文化興縣”戰略,強力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知名文化品牌。他們堅持“政府主導、文化拉動、民間發起、嚴格管理、商業化運作”的指導思想,開展一系列老子文化民俗活動,一年一度的老子廟會激活了旅游產業,培育了旅游市場,文化旅游業已在老子故里蓬勃興起。
2012年2月23日,鹿邑縣正式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老子文化之鄉”。
老子文化受鹿邑民間文化的熏染和浸潤是默然無聲的,老子文化一經形成,又在悠遠的歷史時空里,廣泛而又深入地影響著民間文化。無論是坊間的傳說,還是民間信仰、民俗風情,抑或民間祭拜、老子廟會等,無不滲透著老子文化所承載的智慧,無不閃爍著老子文化的思想光輝。道法自然,在鹿邑,道都文化無處不在。專家學者積極爭做老子文化內涵的解讀者,媒體傳播在做老子文化價值的推廣者,普通百姓扮演著老子傳說故事的講述者,政府景區成為老子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者和踐行者。鹿邑人有一個共同的理念:認識老子文化,繼承老子文化,提升老子文化,光大老子思想,力爭把鹿邑打造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老子文化名城和道家文化朝圣地。
紀念老子誕辰2583周年
公祭大典祭文
維2012年農歷二月十五日,歲在壬辰,節屆仲春,老子誕辰2583周年,各界代表、四海賓朋、李氏后裔,懷至誠之心、崇敬之情,立玄元殿前,備嘉卉六醴、雅樂升舞,恭祭吾中華圣哲老子。文曰:
渦水湯湯,岸柳連連;玉樹攀云,幼英初探;水含苔浦,草匐鶯囀;圣哲誕日,八垠同歡。
嗟吾先賢,百代仰瞻。德道之學,普世經典。人道守中,天道自然;治道無為,不爭乃先;有無辯證,陰陽互反,大道若無,玄之又玄。猶龍佳話,夫子絕嘆;莊周弘發,諸子為鑒;千家解老,學統綿綿;漢室尊老,文景治安;唐皇認祖,李姓歸源;宋元明清,謁拜流連。
偉哉老子,厚望高節;思接千載,蔚為奇觀;卓乎獨盛,名揚海天!
煌煌神州,郁郁中原,厚重周口,上善真源。社會祥和,物阜民安。善建不拔,方式轉變。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區域中心,魅力彰顯。
欣逢盛世,吾儕神勇;勵精圖治,眾志成城;中華復興,笑飲春風。天地人一,假年可期!伏惟尚饗,為禱為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