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多“老賴”上了“黑名單”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今年10月1日實施后,取得了哪些效果?通過信用懲戒手段真的能使失信被執行人“寸步難行”嗎?昨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國法院第一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對《規定》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新聞發布會的地點是河南省高級法院八樓的多功能廳。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劉貴祥公布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張某與河南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執行案等5起執行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在通報中指出,為配合《規定》的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已于10月24日開通。截至11月4日,全國法院依職權共將31259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納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這些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均是由各地法院根據《規定》設定的條件、標準,通過法定的程序,依職權作出認定,統一錄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自《規定》出臺至今,全國法院共有1045名被執行人懾于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受到信用懲戒
的威懾作用,配合執行法院積極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案件得以順利執結。
此次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當中,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有25625例、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有5634例。其中,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占全部信息的50.46%,比例很大。
據悉,這些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均已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網站統一對外公布,社會公眾可直接查閱。最高人民法院將充分借助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方式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并向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征信機構等通報,同時還將會把納入名單庫的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被執行人,向有關單位和部門通報。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都將受到信用懲戒,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受到限制或者禁止。
昨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劉貴祥和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一起為申請執行人及進城務工人員發放執行款4110萬元。
(首席記者吳倩實習生王佳苗/文記者樊勇軍/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