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書記,我剛從南陽回來,我覺得香菇這個項目適合咱村。”“水管的配件這兩天一裝上就可以澆麥了。”……3月20日,一見到曾永學,淇縣廟口鎮老莊村村委會主任晉二妞就“喋喋不休”地說起了工作。
曾永學,省政協辦公廳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10年7月被選派到淇縣廟口鎮老莊村任“第一書記”。
“我在農村長大,就想給農民實實在在辦點事兒。”當年,從省直機關選派“第一書記”,曾永學一馬當先報了名,并通過了組織考核。那時,他的女兒還不到1歲。
老莊村是省級貧困村,地處淺山丘陵地區。由于農田灌溉困難,老莊村每畝地要比周圍村少收300多公斤糧食。曾永學到村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申請項目改善灌溉設施。
當時沒有水利項目是直接到村的,申請項目要經過村鎮縣市省五級。曾永學整整跑了兩年,最終從省水利廳為淇縣申請了總投資1億元分三年實施的節水灌溉項目,“這個項目投資300萬元左右,把我們村涵蓋了進去”。
2013年元旦,工程開工了。現在,老莊村西邊的山坡上,打井的機器整天轟鳴著……曾永學說:“再過一個月,機井就能打好了。到時候,村里麥田就能旱澇保收。”
曾永學住在村委會,一間屋子前面辦公,后面住宿。盡管已是初春,屋里依然冷得伸不出手。然而,他向扶貧部門協調85萬元修路,讓平坦干凈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前;成立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500畝核桃林順著山坡綿延起伏,每畝每年能收兩三千斤;新建規模柴雞、蛋雞場6座,肉豬養殖場7戶,如今養殖戶和養殖數量都翻了一番;培養雙強黨員6名,基層黨組織更具活力;修建了鶴壁市第一家人口文化大院,請鶴壁市豫劇團免費唱了三天大戲……
“俺建綠色循環養羊場時,下著雨,曾書記陪俺去中牟轉了兩天考察項目。” 在天津跑運輸后回鄉投資的村民秦強利說。
“曾書記這路修得好,俺們村蓋房子,拉磚的大車一趟趟走,一點事兒都沒。”秦水英老人說。
駐村三年就要結束了。“剛來時,覺得這三年很漫長。一眨眼,孩子都上幼兒園了。”曾永學說,他還有很多事要干,村里固體垃圾、污水處理的環保項目正在動工,他還想給村道路重新規劃、綠化……
“第一書記”是個能為群眾干事、也是能干成事的崗位。曾永學說:“這三年,我沒白來,我給當地農民實實在在辦了點事兒。”(記者 馮 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