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訊 “最大的壓力是項目,最大的動力是項目,最大的活力是項目,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也是項目?!?月18日,記者在內鄉縣采訪,無論是縣里還是鄉里,說起項目,大家都會說到這“四最大”,讓記者感受到項目在當地的“特別分量”。
內鄉確立項目立縣戰略,把項目建設作為縣里的“一號工程”,選拔優秀的年輕干部常年居住在發達地方“掛職招商”,每年確定兩個招商引資月,在重點城市建立老鄉會,開展親情招商。建立善待和尊重客商的公平市場機制,提高區域競爭軟實力,推動以商招商。定期邀請國家級專家到縣內輔導,給領導干部傳授招商引資新思想、新辦法、新經驗。近年來每年招引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都有二三十個,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逐年大幅度提升。
項目帶動工業興。把工業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圍繞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形成“招一個、引一串、帶一片”的鏈式效應。以總投資8億元的“飛龍雙千萬”項目為龍頭,引進了飛龍鑄造、天一密封、國宇密封、宛泰粉沫冶金、特種電機鐵芯等6個超億元項目,形成了與汽車零部件研發、鑄造、生產、密封相配套的產業鏈;
以總投資35億元的仙鶴紙業項目為龍頭,招引了銀河彩印包裝、東福印務包裝等一批超億元項目,實現了造紙、印刷、包裝產業鏈式發展;以享譽全國的牧原食品為龍頭,招引了龍大牧原肉食品加工、飼料加工、有機肥加工等多個投資超億元項目,形成了“牧原產業園”;以總投資80億元的中國石材基地項目為依托,使內鄉打造的“全國有影響的新型建材基地”規模初顯。
項目帶動生態美。內鄉興工不忘發展農業和生態,先后招引了浩林果業、菊潭茶業、民豐農綜開發等已完成投資數億元的“生態項目”,使內鄉“雙十萬”的干鮮果、十萬畝茶業的建設目標任務完成超半,不僅富了百姓,還綠了荒山。縣里還立足湍河沿岸種水稻的傳統習慣,建設截流水壩,帶動農民恢復水稻種植面積1萬余畝,使湍河沿岸再現江南水鄉般美景。
項目帶動城建靚。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帶動內鄉老城近年來投入資金20多億元,改善了老城臟亂差的形象;實施縣衙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擦亮了內鄉對外開放的窗口;通過四級橡膠壩建設,使濱城湍河清水蕩漾,內鄉水城韻味凸現;招引投資4億元,建成了4家四星級、三星級的酒店,提升了接待水平。(記者闕愛民 通訊員徐海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