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縣祥和社區美麗的休閑廣場
延津縣王樓鄉:“一園兩區”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延津縣王樓鄉是省級貧困鄉、傳統農區,但是社區建設卻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新思路:“一園兩區”,即“農民創業園”和“現代工業園區”、“高效農業園區”,通過工業和農業的發展,來促進農戶增收,從而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健康發展。
作為新鄉市“整鄉推進,脫貧致富、跨越發展、實現三化”試點鄉,王樓鄉在社區建設中提出“圍繞鎮區建社區,拉大城鎮框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鎮區人居環境”的工作思路,科學制定鎮區建設規劃,與社區功能相融合、相協調,增強社區的公共服務能力,吸引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
“一園兩區”將“農民創業園”作為主線,同時在創業園內規劃了現代工業園區和高效農業園區兩個園區。王樓鄉新型農村建設在做好基礎農業的前提下,發展現代工業以促進富余勞動力就業,開展高效農業,扶持特色種植,增加農民收入。
王樓鄉將現代農業發展融入到“一園兩區”建設中來,突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王樓鄉積極發揮全鄉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大力推進土地流轉,發展現代化的規模種植、養殖,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參與社區建設、到產業集聚區打工或到種植養殖企業做新型農業工人,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擴大農民就業途徑,使農民轉變成產業化工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王樓鄉拆遷復耕工作突出占補平衡的社區建設目的,針對社區建設用地、建設施工、老房拆除、開發建房等各個環節出臺有針對性的規范性文件進行規范約束,實行了多項激勵優惠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一園兩區”的建設。
另外,把社區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突出社區和鎮區融合。科學制定鎮區建設規劃,與社區功能相融合、相協調,使社區成為城鎮的生活居住區,帶動城鎮改善面貌,提高品位,擴大城鎮框架,借助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增強社區的公共服務能力,吸引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
新鄉縣古固寨鎮:以人為本建設新社區
新鄉縣古固寨鎮統籌城鄉發展,根據社區建設的不同階段,因勢因時因人制宜,社區建設工作實現健康穩步推進。
古固寨鎮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標準規劃社區建設單體住宅。按照“政府引導扶持、群眾自主選擇、規劃適度超前、建設穩步推進”的原則突出以人為本、生態文明的理念,規劃整合新型農村社區。
在規劃社區建設一期工程中,古固寨鎮以獨棟、雙拼、聯排等單體住宅為主,每種戶型都規劃建設有車庫、院落等,方便農戶生產、生活。目前,古寨社區、祥和社區、富康社區、裕泰社區和華豐社區等5個社區已基本完成一期建設任務,一個個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區已初具規模。
古固寨鎮充分考慮群眾意愿,進一步轉變思路,因時而變,推陳出新,另辟蹊徑,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為前提,借鑒北京市農民自主城市化的先進經驗,以各村為主體,集體建設多層住宅,啟動建設了社區二期工程,并制定政策,對自愿拆除舊宅基地到社區住多層樓房的農戶,除以成本價購房外,每平方米補貼農戶200元,使農戶出很少的錢就能住進社區。
古固寨鎮發現舊村還有一部分困難群眾和低保農戶想到社區居住,但沒有經濟實力在社區建房或購買多層住宅的問題,就大膽創新,積極申報農村社區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讓自愿拆除老村舊宅的困難群眾和低保農戶免費或低租金入住社區。
古固寨鎮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入住廉租房的困難群眾每戶配備一組沙發、一臺彩電、一套炊具和一床被褥,讓困難群眾高高興興地入住社區。目前,全鎮共建設有2萬平方米的廉租房和4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已安置困難群眾120余戶。
古固寨鎮新型社區建設工作成果顯著,為全市統籌城鄉發展探索出了一條路子。目前,全鎮已有3287戶在社區報名建房,1942戶基本建成,1381戶已搬進新居。拆遷舊宅基地1200戶,騰出土地900余畝。
另外,古固寨鎮將把舊村拆遷騰出的土地集中用于現代高效農業建設,農民群眾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和參與生產經營提高收入水平,使農民群眾逐步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衛輝市城郊鄉:拆建并重尊重群眾意愿
衛輝市城郊鄉是新鄉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推進鄉,在社區建設中,城郊鄉始終堅持三個原則,即“尊重群眾意愿,政策引領促建設;拆舊建新,騰退土地見成效;讓利于民,不從社區建設上謀利益”,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社區建設良性運行。
城郊鄉委托專家對全鄉所有村莊現狀進行深入調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適度超前,高標準規劃了7個社區。
城郊鄉在拆建工作上尊重民意,力求和諧拆遷。將制訂拆遷方案、簽訂拆遷協議等事項提交群眾大會或代表會議集體討論,真正做到和諧拆遷。
城郊鄉堅持“拆建并重”,突出重點。凡進社區的農戶,拆一戶、建一戶,先拆后建、不拆不建,杜絕“建新不拆舊、拆舊不丟地”的現象。通過拆遷,不僅實現了土地占補平衡,而且節余了不少土地。
城郊鄉活學活用土地三項整治政策,對于拆遷復墾實行“以獎代補”辦法,促進土地運作。通過土地指標交易或置換到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土地出讓,所得收益全部返還社區和農民,既不增加農民負擔,又保證了社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投入,確保新型社區建設良性運行。
在社區建設工作中,城郊鄉堅持算好“利民賬”、“良心賬”,針對入區農戶專門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讓利于民,讓農戶時刻感受到入住社區的優越性。
為促進新型社區建設工作良性運行,城郊鄉針對社區所在村與各被整合村之間土地如何置換的問題,協調各村共同探討,充分考慮社區所在村群眾種地路途變遠、拆遷出的土地產生效益慢等因素,分別制訂了1∶1.1、1∶1.3、1∶1.5的置換方案,得到了村集體及群眾的普遍認可。實現了平衡置換、合理置換,確保了社區所在村農民利益不受損、被整合村土地交得出、社區建設不受阻。
獲嘉縣亢村鎮:因地制宜建設示范中心鎮
獲嘉縣亢村鎮始終以建設示范中心鎮為動力,堅持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做到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引資項目,實現城鎮化建設大突破。
亢村鎮依托三市、四縣、八鄉交界地帶區位優勢和傳統產業基礎,高標準完善城鎮規劃,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將原規劃鎮區人口由5萬人擴大到10萬人,總規劃面積由7平方公里擴大到12.5平方公里,重點建設“一城三區”。
亢村鎮以城鎮建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促使土地收益金和城市建設配套費倍增,實現城鎮建設資金的良性循環,使得鎮財政收入連續兩年實現翻番。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將危房改造、土地綜合整治等政策性資金進行整合,用于城鎮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城鎮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需要。依托原有工業基礎,強化產業支撐,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就業渠道。
亢村鎮將增減掛鉤與征用掛牌出讓相結合,著力解決用地指標緊張與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大的矛盾。通過爭取指標和拆除舊宅等挖掘自身存量建設用地的潛力,盤活土地資源,為城鎮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改變政府單一投資主體,引入以開發商為主的多元化投資主體。
通過探索運作,亢村鎮的中心城鎮開發建設步入快速軌道,運用大產權開發模式挖掘中心鎮社區建設新潛力,創新融資模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鎮基礎承載力。
亢村鎮在城鎮建設的同時,把城鎮管理放在與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管并重,共同推進。成立亢村鎮城管中隊,加大城鎮執法管理力度,拆除違章建筑。投資120余萬元對鎮區進行美化、亮化,規范沿街200余家商戶統一廣告牌宣傳。公開向社會購買服務,招聘環衛工人負責鎮區日常保潔。通過優化獲嘉二中、亢村鎮一中、亢村衛生院、老年俱樂部等設施,實現鎮區教育、衛生、金融、電力、供水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功能逐步完善,讓民眾生活越來越便利,更有幸福感。
長垣縣樊相鎮:鎮區開發與社區建設協調發展
長垣縣樊相鎮充分依托區位、交通和產業優勢,以打造城北“工貿強鎮”和建設“和諧樊相”為目標,發揮城鎮化引領作用,把鎮區開發和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鄉統籌的切入點,積極創新,使全鎮“三化”建設協調有序發展。
樊相鎮結合具體實際,將全鎮規劃整合為“一鎮四區、一園四基地”,即一個中心鎮區,四個新型農村社區;一個農民創業園,四個高效農業種植基地。
樊相鎮充分發揮鎮區傳統商貿優勢,規劃了糧油副食、蔬菜瓜果、服裝百貨、家電、家具、農資等六大市場板塊,拓展商業發展空間,拉大鎮區框架。規劃道路、綠化、亮化、弱電、給排水、游園等公共基礎及服務設施,完善鎮區功能,提升城鎮品位。
在園區建設方面,樊相鎮以門業、木器加工及其配套產業等為特色主導產業,規劃出1平方公里的河南省門業工業園,為農民就近創業、就近就業、產業集聚搭建平臺。
在農業發展上,樊相鎮加快土地流轉,調整農業結構。加大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群眾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鎮農業服務中心,與省市農科院校聯姻,為種養專業戶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培訓。樊相鎮規劃出紅提葡萄、食用菌等4個高效農業種植基地。樊相鎮還整合資源,以鎮區開發帶動社區建設,積極探索,整合各種土地資源進行鎮區開發。以拆促建,將建新與拆舊一體謀劃,同步推進,有效促進社區建設。現已累計完成拆舊980畝,復墾土地530畝。加強管理,嚴格責任,確保新型城鎮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成立城管指揮中心和綜治服務中心,實行班子成員分包制和百分考核制,強化責任追究。制訂出臺相關建設實施方案和優惠政策。
樊相鎮堅持尊重群眾意愿,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讓群眾成為重要參與者,充分享有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進行鎮區開發和社區建設。
輝縣市孟莊鎮:走內涵式新型城鎮化之路
經濟發展始終走在全省鄉鎮前列的輝縣市孟莊鎮,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中,結合具體實際,逐步形成自己的理念與共識:新型城鎮化,應該包括城鎮、產業集聚區和創業園區、新型農村社區“三大板塊”,集約高效地發展新型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堅持走內涵式新型城鎮化之路。
孟莊鎮整合規劃8個新型農村社區,4個社區向鎮區集聚,為發展三產提供條件;4個社區規劃在產業集聚區和中小企業創業園附近,為農民就近就業提供產業支撐。整合社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88億元,建成面積46萬平方米,入住3024戶;加大社區基礎設施投入,健全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
孟莊鎮在新型城鎮化上“城鄉統籌”、“鎮村一體”、“產城共融”,真正實現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鎮區規劃行政區、商貿區、居住區、金融區和古文化遺址公園等5個功能區,投資3.5億元,實施一個廣場、三個游園、七條道路和污水處理廠、衛生院綜合樓、垃圾中轉站、供水站以及電網和管網建設,進行高標準亮化、綠化和美化,城鎮化率達52%。
孟莊鎮把“工業興鎮”、“工業強鎮”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面對新要求、新情況、新形勢,以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為主線進行工業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5年來,孟莊鎮新上千萬元以上項目近百個,投資128億元,水泥產能突破600萬噸,發電裝機600MW,鑄造和機加工能力突破100萬噸,成為豫北地區的重要建材和裝備制造基地。孟莊鎮90%的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務工不出鎮,離土不離鄉。
孟莊鎮大力發展集約高效農業,以工業化促進農業發展,以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充分發揮米多奇食品、新星食品等涉農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公司加農戶、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初步實現了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積極建設萬畝標準化高產基本農田示范區,成為國家現代農業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新鄉綜合試驗站基地和新鄉市現代農業科技綜合試驗基地。
如今,孟莊鎮已實現由重經濟增長輕節能環保轉變為二者同重,由重規模速度輕質量效益轉變為二者同步,由重傳統領導管理方法輕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科學方式轉變為二者同用的轉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