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歲的王群香是溫縣祥云鎮大玉蘭村山藥種植戶。從最初種植太谷山藥,到后來的白玉山藥,再到現在的鐵棍山藥,王群香30年來的山藥人生,是道不盡說不完的艱辛,但她始終堅信終會有苦盡甘來的時候。
1981年,王群香結婚沒多久,公公婆婆就因患癌癥無錢治療相繼去世。親人的離去使得本就極度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王群香不僅要幫著丈夫種山藥養家糊口,還要照顧剛出生的女兒和92歲高齡的奶奶。
為了山藥能賣個好價錢,每天凌晨3點,王群香就騎著自行車,帶著100多斤的山藥到鄰近的孟州縣城趕早市。在集市上,她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把帶來的山藥全賣完,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急匆匆地往家趕。山藥收獲的季節,從大玉蘭村到孟州縣城,來回40公里路,王群香幾乎天天打個來回。
“那些年日子過得特別苦,最窮的時候,家里有十幾天斷鹽斷油?!睘榱硕嘣黾狱c兒收入,冬季農閑時,別人都躲在屋里打牌、睡覺,王群香卻蹲在地里翻山藥?!按禾煜路N,秋天收獲,農閑時有活兒干,我能比其他人多收一茬山藥?!蓖跞合愀械胶茏院馈?/p>
那時候種地可不像現在都是機械化,當時全是人工翻地,翻一畝地需要20多天。溫縣土質瓷實,種山藥翻地要翻1米多深,用30厘米的鐵鍬照著一處鏟三四鏟子才行。到2000年村上使用開溝機時,王群香已用鐵鍬翻地翻了20年。
隨著山藥價格上漲,王群香種山藥的面積也逐漸擴大,從最初的一畝增加到十幾畝。1996年,她開始大批量向江蘇省連云港一帶運送山藥,一次最少走10噸。來拉貨的車一輛能拉10噸山藥,車不裝滿農戶就發不了貨。為了湊夠噸數盡快發貨,王群香跑遍半個縣城,幫助外地客商挨家挨戶向農戶收山藥。
鐵棍山藥是懷山藥的極品,具有較高藥用、食用和經濟價值。自2001年起,王群香開始大面積種植鐵棍山藥,當時鐵棍山藥批發價最高能賣到每斤16元。
由于溫縣土質中含有一種藥物成分,不能種重茬兒。為了保證山藥的品質,一般種一季山藥需要隔10至15年才能再種。因此,鐵棍山藥產量有限,價格高,種植成本大。
隨著溫縣鐵棍山藥名氣越來越大,外地山藥紛紛假冒鐵棍山藥擾亂市場。2011年,市場上鐵棍山藥的價格一度跌至5元一斤。“這么賤賣連挖山藥的成本都不夠。為了不影響下一茬兒種花生,只能把地里的山藥都犁了?!笨粗量喾N的山藥,從沒向生活低頭的王群香蹲在地頭痛哭流涕。
為了維護正宗鐵棍山藥地方品牌,保護種植戶的利益,溫縣縣政府制定了統一的商標、包裝、質檢驗證、商標標識、二維碼防偽標識等一系列措施,并組織種植戶在鄭州設立直銷點,自產自銷。王群香又忙活了起來。
去年,在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王群香組織成立了農業合作社,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林香牌,目的是將山藥種植戶凝聚在一起,大家互相幫助、互助推銷、互相監督、共同致富。目前已有7家山藥種植戶加入合作社。
集體力量大。合作社成立后,由于山藥貨源充足,質量有保障,種植戶們的山藥銷量大增,而且銷售迅速,沒有囤積。
在新鄉,王群香還有自己的山藥專賣店,此外還為多家超市、商店、個體經銷商提供貨源,每年銷售一兩萬斤山藥。
“今年除了15畝山藥,我還種了25畝小麥?,F在種地都是機械化,犁地、播種、澆地、割麥都能用機械設備完成,三四十畝地種著倒也輕松?,F在這日子過得很是可以,家家住的都是兩三層小樓,我生活過得很不錯呢!”苦盡甘來的王群香臉上堆滿幸福的笑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