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始終堅持把破解“三農”難題擺在首位,特別是近年來積極搶抓中原經濟區建設機遇,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謀劃,政策引領、示范帶動,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丘陵山區實際、具有田園風光特色、生態宜居、文明和諧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之路。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1年增加4909元,達到6929元,年均增長24.3%,農業發展實現了“十連快”、農民收入實現了“十連增”。目前,全市已經啟動139個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入住農民近萬戶。
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新路徑
針對山區丘陵面積大、平川耕地面積小、人口居住分散的實際,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原經濟區建設“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并重、四個靠近、十個結合”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戰略,努力把群眾的建房意愿轉化為有組織、有規劃的集中行動,讓農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現代文明的發展成果。
“一個中心”即緊緊圍繞改善農村民生這一中心。“兩個并重”即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并重,城郊型社區建設和特色型社區建設并重。“四個靠近”即在社區布點上,充分尊重農村群眾的現實需求和根本意愿,布點位置盡量靠近縣城(城市)、靠近鄉鎮政府所在地、靠近產業集聚區、靠近公路沿線,便于基礎設施配套,便于公共服務覆蓋。“十個結合”即在社區建設上,堅持與城中村改造、城市新區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小城鎮建設、土地綜合整治、農村扶貧搬遷、旅游資源開發、生態移民、危房改造、倒房重建相結合,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抓好關鍵環節,著力構建新機制
堅持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加強社會管理的創新點、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關鍵點,突出農民主體,尊重農民意愿,以田園風光、生態宜居為發展方向,推進而不冒進,加快而不加壓,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真正成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建立一項機制。建立健全“市級指導、縣級組織、鄉(鎮)村(組)實施、農民主體、社會支持”的工作機制,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健康發展。
強化“兩個支撐”,即強化投入支撐和產業支撐。逐步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使社區形成穩定的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做到“三個到位”。即組織領導到位、督導檢查到位、獎勵激勵到位。
抓好“四個引導”。一是抓政策引導,激發建設動力。二是抓規劃引導,引領建設方向。三是抓示范引導,樹立建設樣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三門峽將繼續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大局,重謀重干,開拓創新,抓好基層,打好基礎,奮力譜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中共三門峽市委書記 楊樹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