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淇縣西崗鎮西崗村的王芳芳高考成績過了二本線,多日來一直為學費發愁,想到癱瘓在床的老父親無人照顧,曾一度產生了退學念頭。西崗鎮黨委副書記趙春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積極對王芳芳家進行救助。經過協調,王芳芳的父親住進了鎮里的敬老院,費用全部由鎮里負擔。鎮里還聯系了一名企業家資助她四年的學費,趙春和鎮干部賈朝陽、侯東安還給王芳芳提供上大學期間每月500元的生活費。如今,王芳芳徹底解決了后顧之憂,滿懷信心憧憬著大學生活。
今年以來,淇縣大力推行以“工作建制下設、工作職能下放、工作力量下沉,鄉鎮主要領導進區接訪、鄉鎮干部進村辦公、村組干部進戶懇談”為主要內容的“三下三進”工作法,全縣共下派232名機關干部充實到基層一線,充分發揮社情民意調研員、矛盾糾紛化解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的作用,筑牢了社會和諧的“第一道防線”。
“推行‘三下三進’工作法,真正實現了推動工作在一線、服務群眾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化解矛盾在一線、保障群眾利益在一線。”淇縣縣委書記李民生說。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長期以來基層工作的狀態。為把鄉鎮這根“針”變為“基層一張網”,淇縣按照打造“30分鐘公共服務圈”的要求,將每個鄉鎮按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區域,每個區域設置一個管理服務區,設立管理服務區黨總支部,管理所轄村(企業)黨支部。鎮黨委按照權責相符的原則,明確管理服務區黨總支在黨的建設、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等方面的責任,賦予管理服務區人權、事權和財權。管理服務區設在中心村,是鄉鎮下派基層的辦事機構,更是伸到一線、零距離服務群眾的觸手,消除了社會管理上的“盲區”和“空白點”。鄉鎮干部在中心村駐地辦公,全天候、零距離服務群眾,實現了鄉鎮管理窗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提高了管理服務的主動性和預見性,提高了鄉鎮黨委、政府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改變了以往處理問題不及時,群眾遇事只好上訪的狀況,促進了基層和諧穩定。
“以前最怕辦手續,不知道到底該準備啥材料,縣里鄉里一趟一趟來回跑。現在好了,服務站建在了家門口,你瞧,我不用出門就拿到了準生證。”現如今,淇縣高村鎮楊吳村村民李云云成了服務站的“宣傳員”。和李云云一樣到服務站來咨詢政策、代辦手續的人越來越多。
據悉,“三下三進”工作法實行以來,全縣30個管理服務區共召開聯村例會63次,幫助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3591件,辦實事2711件,化解矛盾190多起。(金萍 鳴祥 王波 蘇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