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體側鱗片金黃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泛白,以其肉質細嫩鮮美,金鱗赤尾、體形梭長等特點馳名中外,是我國的寶貴魚類資源,自古以來就有“諸魚之長”、“鯉為魚王”、“圣子”等美稱。《詩經》中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的詩句,黃河鯉魚被譽為食之上品,其肌肉中具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含有3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鐵、銅、鋅及大量的鈣、鎂、磷等。
“村里的4000畝黃河鯉魚終于可以賣上好價錢了。”8月4日,聽說黃河鯉魚有了“身份證”,鄭州市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海廣興奮地說。
李海廣所說的“身份證”,是指“鄭州黃河鯉魚”7月27日榮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被列入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行列。
興奮的不僅是李海廣,還有鄭州市漁業協會秘書長孫雅麗。“河南有一道名菜叫做‘鯉魚焙面’,鄭州人都愛吃黃河鯉魚,可是由于品牌效益顯現不力等問題,黃河鯉魚的品牌卻未在全國叫響。”孫雅麗說。
從去年7月起,鄭州市開展“鄭州黃河鯉魚”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市漁業協會獲得地理標志認證申請人資格,并開展了認證材料的收集整理與申報工作。“此次‘鄭州黃河鯉魚’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成功認證,使鄭州黃河鯉魚有了品質和聲譽的‘身份證’,不僅受法律保護,更將為原產地贏得知名度,為鄭州市打造黃河鯉魚品牌營造了良好的基礎和開端。”孫雅麗分析道。
黃河干流的寧夏、山東、陜西、山西、河南5個省份都盛產黃河鯉魚,緣何“鄭州黃河鯉魚”獨受青睞?鄭州市農委水產辦副主任胡金文說,鄭州地處黃河中下游,從黃土高原沖刷下來的有機質和微生物在這里聚集沉淀,成為黃河鯉魚的天然食料,這也是黃河鄭州段盛產優質黃河鯉魚的主要原因;“鄭州黃河鯉魚”的特點表現為金鱗赤尾,色彩艷麗,外形美觀,肉質細膩,營養豐富,俗稱“銅頭鐵尾豆腐腰”。
黃河鄭州段西起鞏義市康店鎮,東至中牟縣狼城崗鎮,途經滎陽市、惠濟區和金水區,全長125公里。早在2007年底,農業部批準建立“黃河鄭州段黃河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其中鄭州黃河鯉魚保護區長118公里。記者了解到,目前鄭州沿黃的中牟、滎陽、鞏義、金水、惠濟5縣(市、區)的黃河鯉魚養殖面積已達8萬畝,年產量達9萬噸以上,近七成銷往省外市場。
野生黃河鯉魚從魚苗到成魚的生長周期需要2年。鄭州市將推行黃河鯉魚標準化健康養殖模式,無需人工投放飼料,讓黃河鯉魚在野生環境下自然生長,達到綠色食品認證標準。據悉,鄭州市農委已配套制定了《鄭州黃河鯉魚標準和技術規范》,按此養殖就可以達到與野生黃河鯉魚一樣的口感,算得上正宗的黃河鯉魚。
此前,鄭州市政府已出臺了《加快推進鄭州黃河鯉魚品牌建設促進現代漁業發展的意見》,提出登記保護鄭州黃河鯉魚地理標志,按照“地標+商標+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產品品牌經銷模式,全面加強鄭州黃河鯉魚品牌建設。“做大做強黃河鯉魚品牌,鄭州愿意先行一步,如果全省沿黃城市聯合起來打造‘河南黃河鯉魚’品牌,更是一件好事。”胡金文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