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的麥客,工作時有三怕:怕天孬、怕車毀、怕糾紛
時間:
地點:商丘寧陵喬樓鄉曹丘村
麥客:張佩金,山東高密人
俗話說:“一麥不如三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說的就是麥收的緊迫和繁重。
對于離家千里的麥客來說,能永遠割麥掙錢,是他們的夢想。出門在外的麥客,工作時有三怕:怕天孬、怕車毀、怕糾紛。
在4個小時的跟車采訪時間里,這“三怕”,都讓山東機手張佩金遇上了。
54輛收割機被“哄搶”一空
6日,天陰沉沉的,時不時篩下一些細雨。一大早,記者就趕到了寧陵縣農機局,梁棟副局長剛好從鄧州領收割機回來。“這次領回當地車30輛、跨區作業車24輛,正在寧陽路卸車呢。”
10時06分,寧陵寧陽路,來自山東高密的“麥客”張佩金駕駛他的收割機,徐徐從大貨車上開下來。
張佩金等人一下車,就被從城關鎮東關村趕來的關剛、關險峰等領車人圍住。很快商定,包括張佩金、蔡玉成的三輛收割機跟關剛、關險峰走。
10時50分,在寧陵縣東關大轉盤處,車隊停住,關剛在一家飯館要了羊肉湯、燒餅,還有幾樣小菜,“管機手飯吃,他們還沒吃早飯呢。”
趁著等飯的空兒,張佩金把機子開到路北機修鋪,原來收割機的粉碎機壞了。“修好機子再吃飯,不然,下地割麥也不放心。”張佩金說。
“麥客”張佩金一天遇三怕
修著車,張佩金告訴記者,機手出門有三怕:怕天孬,怕機子毀,怕糾紛。在4個小時的跟車采訪時間里,這“三怕”,都讓山東機手張佩金遇上了。
11時55分,張佩金才坐到飯桌前。吃著飯,張佩金介紹:他跨區作業已經干了6年了。下一站就是回老家山東,接著是河北,然后是內蒙古。可以干到8月份。“每月大概就是3萬元左右的‘辛苦錢’。”
12時43分,關剛在前開車引路,機子開到一家加油站附近突然被一名男子攔住。男子怒氣沖沖:“下車,我的電線讓你們給掛斷了!”張佩金就是不下車。
關剛開車趕回,問明了原因,對那男子說:“讓機子走,啥事找我說話。”張佩金才被放行。
12時51分,張佩金加水、加油、稍事檢修后開始下地收割。收割到幾十米遠的時候,小雨越下越緊,不得不停下來。張佩金無奈地告訴記者:“天氣好的話,一天能收割90多畝。今天老天不作美。耽誤收入了。”(通訊員 冰火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