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5月17日電 記者近日來到河南省范縣高碼頭鎮袁莊村采訪,當與村民聊起低保戶救助時,他們都樂呵呵說:“原來吃低保都是干部說了算,弄得神神秘秘的。現在這方面的事,全由俺老百姓說了算,‘村民委’讓俺老百姓享受到了‘陽光救助’。”
范縣民政局局長孫愛民告訴記者,范縣在575個行政村創建“村級民政議事委員會(村民委)”,全面推進民政領域社會管理創新。這一體制把救助對象的評審大權交給了群眾,讓群眾參與管理和監督,確保了民政救助事務的公平、公開、公正,全縣連續3年實現了社會救助工作零上訪的目標。
為準確掌握低保家庭的生活情況,白衣閣鄉每個村的“村民委”成員入戶調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真正掌握了困難家庭的生活現狀。發現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對象堅決取消資格,共取消123戶208人。
白衣閣鄉錢樊姜村村民錢重利每天都坐在輪椅上,一直以來只能靠近70歲的父母照顧。過去他們家只有他一人吃低保,全家的生活很艱難。“村民委”建立后,根據他家的實際情況,把他父母也都評議為低保對象,基本保障了他們一家的生活。
王樓鄉孫劉黃村村民王風蓮一條腿因長瘡被鋸掉,丈夫也在5年前去世。她每天就靠一條腿屋里屋外挪來挪去。她有4個孩子,兩男兩女,大女兒嫁到鄰村,其余3個孩子都在家里務農,整個生活就指望3畝地。“村民委”會長孫道山說,目前,王風蓮家四口人全部享受最高級別的A類低保,每人每月82元。記者在她家里看到,四處透風的房子里,只有盆里放著幾個冰涼的饅頭。如果沒有低保補助,這個家庭很難生活下去。王風蓮說,她們家只在春節吃肉,平時根本吃不到。因為家里窮,大兒子的媳婦也跑了。
范縣濮城鎮有4.8萬人,669戶享受低保。在濮城鎮高寺村村委會議室里,記者看到墻壁上懸掛著“村民委”章程和社會救助工作程序等規章制度。“村民委”5名成員中,包括會長高立旺在內的3人是普通群眾,1名是低保對象,副會長則是2009年鄉里派來的大學生“村官”。村支書高長勤說,“村民委”是村里的“忙人”,經常到低保戶、五保戶等救助對象家中走訪。他們當中,只有大學生“村官”的工資是從鄉里拿,其他4人全是“無私奉獻”。
高立旺說:“一般情況下,我們忙完自家活以后,就到村民家走走,了解他們的冷暖,做到心里有數。”
一些村干部告訴記者,過去為辦低保,很多人打招呼,辦理起來非常麻煩,班子成員也鬧意見。現在把評定享受低保資格的第一關交給了“村民委”,由群眾參與,班子變得更加團結了,干群關系也更為和諧了。
村民普遍反映,過去,村里誰家吃低保得找關系、看面子,或者平均分配,誰家也不得罪,一家輪流享受一個。如今,吃低保是看家庭困難程度,過程透明有序,俺百姓服氣。這樣一來,評上的沒意見,評不上的也沒怨言。
(作者:新華社記者王阿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