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省貫徹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全面實施中原經濟區戰略的起始之年。全省人民砥礪奮進,正在持續探索一條“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
河南日報自今日起開辟“中原經濟區建設進行時”專欄,聚焦中原經濟區建設第一線,報道全省廣大群眾積極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偉大實踐,展示各地各部門的寶貴經驗和最新成果,記錄中原經濟區建設如火如荼的壯麗進程。
河南日報訊 (記者王 平)“我的這些黃瓜、番茄明天就能出現在南京、上海等城市千家萬戶的餐桌上。”5月2日,正在商丘農產品中心市場忙碌的任連峰自豪地告訴記者。
來自安徽阜陽的任連峰已經連續在商丘農產品中心市場經營了整整10年。
10年來,商丘農產品中心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任連峰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從最初的只能“倒騰”本地蔬菜,發展到經營內蒙古西芹、海南青椒、廣西南瓜等全國各地的蔬菜,目前,任連峰經營的各種蔬菜年交易量達20多萬噸,年交易額1.6億元。
與任連峰一樣,以銷售飼料、獸藥、品種雞苗為主的商丘睢陽區人賈德良,把產品供應到商丘市周邊300公里之內、豫魯蘇皖四省幾十個縣市的大型養殖場、基地和合作社,僅代理商就有100多人,年交易額8000多萬元,帶動3000多個養殖戶、3萬人從事養殖業。
商丘市委書記陶明倫告訴記者:“利用商丘便利的交通、區位、資源優勢,打造大型農產品集散中心,是商丘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商丘市充分發揮隴海鐵路與京九鐵路、連霍高速與濟廣高速、310國道和105國道交會于此的便利交通優勢,利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會處輻射周邊1億多人口的區位優勢,利用當地農產品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集散中心和物流樞紐,形成了以商丘農產品中心市場為龍頭,以眾多物流企業和農產品經紀人為支撐,輻射全國的大型農產品集散中心。據統計,目前每天僅進入商丘農產品中心市場的車輛就達1.8萬輛次左右,人流量約6萬人次。年交易額已由幾年前的幾十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150億元,今年一季度達76.5億元,進入全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5強,成為豫魯蘇皖四省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
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的交易和服務水平,使市場交易更加公開、公平、安全、快捷,商丘市投資先后建設了電子交易結算系統、信息收集發布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客戶自助查詢服務系統等。
“通過信息收集發布系統,市場每天實時向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等報送價格信息,向客戶發布國內重點地區農產品價格信息,商戶不出市場即可知全國行情。”市場董事長兼總經理喬彬告訴記者。
目前,商丘農產品價格信息每天在中央電視臺二套財經頻道滾動播出,“商丘價格”成為全國農產品價格的風向標。
商丘農產品中心市場有效地帶動了商丘周邊300公里范圍內、豫魯蘇皖四省幾十個縣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據統計,目前市場周邊形成的種植養殖、加工專業村(戶)已達9000多個,形成規模化生產基地260多萬畝,受益農戶近20萬戶,農產品交易已輻射到全國30個省(市、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