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2日14:28 來源:映象網
志愿者在廢墟前叩拜曾親手掩埋的遇難者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 路風浩/視頻 發自北川報道)“我們對不起災區人民,沒能沒有全部救出你們,我很內疚。”5月12日上午,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一處廢墟旁,記者看到一名中年男子跪在地上,哭得很悲傷,面相廢墟叩拜。
他告訴記者,他姓安,是華北油田消防隊的,10年前他曾來到參與救援。
“這具遺體就是當年我負責掩埋的,是位女性,就差一步她就能活下來,就差一步她倒在了家門口被坍塌的房子掩埋了。”安大哥指著一處廢墟告訴映象網記者。
記者順著安大哥的手指的方向看到,廢墟中的一處夾縫中一具用防雨布包裹的遺體有部分露了出來。
當他看到曾經掩埋著遇難者遺體的廢墟,因為經過長時間雨水的沖刷和風化,有部分露出表面的時候,眼淚奪眶而出。
“我很后悔很內疚,因為當時特殊的情況只能就地掩埋,沒想到十年后來這里又看到了她……”
說完,他親手搬來一塊一塊的石頭,將遇難者露出來的部分掩蓋,然后手捧泥土將廢墟中的縫隙填埋好,再用石塊固定。
他站在廢墟下,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禱,然后跪在地上給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姑娘磕了三個響頭。
志愿者在廢墟前叩拜曾親手掩埋的遇難者
志愿者在廢墟前叩拜曾親手掩埋的遇難者
十年之間,滄海桑田,對于地震災區更是一場蛻變。作為一名河南人,記者對江油這座城市并不陌生,在河南援建者的無私援助下,江油上下眾志成城、克難奮進,利用十年時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對于河南的災后援建,江油更多地選擇是把它刻在碑上或者以“中原”命名。而中原愛心學校就是河南援建江油市民生方面眾多項目中的一個。
來到建川博物館開啟新生活的“豬堅強”體重已經超過了400多斤,相當于人類年齡的88歲,震后這10年的生活的很安逸。
在地震后被埋36天被救出的“豬堅強”今年已經11歲了,有時躺在為它專門設計的“豬堅強之家”的稻草上,有時去果園遛彎吃果子,老年生活過的很“巴適”。
成都農商銀行建立起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成都廣袤的農村地區實現了“取款不出村、貸款送上門、理財送下鄉、資金通天下、服務全天候”,大大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河南省財政投入1.2億元全面加強省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成了河南省消防總隊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特勤支隊項目。
通過加強臺站建設,河南省的地震監控能力從最大ML1.5級提高到了ML1.0級,監控能力達到ML1.5級的區域提高占我省總面積的74%,達到ML1.0級的區域達到17%。
阿壩州理縣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古老的嘉絨藏族文化,又有悠久的羌族文化。雜谷腦小學少年宮專門開設了藏語和羌語興趣班,將民族語言作為校本選修。
馬永彪是土生土長的佳山人。10年前,和許許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樣,種著玉米桿子。每天頂著烈日不停地播種、翻土、采收……日復一日。
在記者眼中,走路有些顛簸的陳雙成并不像殘疾人,當他撩開自己的左腿時,高位截肢的他,已經裝上假肢,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他行動起來和正常人差不多。
據介紹,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康養)”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融入成渝,錯位發展”,養生養老融合發展打造銀色康養,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體驗康養,與有機農業融合發展打造生態康養,與民族醫學融合發展打造醫療康養,全力推進汶川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建設。
5月4日上午,映象網記者在河南省地震局見到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主任王志鑠和參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當事人河南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裴宗廠、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地震構造室副主任趙顯剛,他們向記者介紹了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工程以及在汶川參加救援時的所見所感。
十年前汶川地震時,甯家云是什邡市洛水中學高三班主任。地震中,他被掩埋在廢墟里超過1個小時,受了重傷的他曾被連續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今天的汶川,天更藍,水更清。一棟棟整潔漂亮的民居樓、學校、醫院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間,以生態之城、文化之城、現代之城為理念的康養汶川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的幾天,映象網記者將跟隨探訪團隊分別走進什邡市、德陽市、汶川縣、阿壩州等汶川大地震受災地區,實地探訪當地的奮進與巨變,展望未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