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1日21:29 來源:映象網
江油美麗的清晨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 路風浩/視頻)十年之間,滄海桑田,對于地震災區更是一場蛻變。作為一名河南人,記者對江油這座城市并不陌生,在河南援建者的無私援助下,江油上下眾志成城、克難奮進,利用十年時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震后十年:發現江油之美
經過10年的發展,現在的江油生態優美,宜居宜游。山水田園城市特色鮮明,綠化覆蓋率48.4%,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1.7平方米,明月島公園、體育公園等多個城市生態公園點綴城區,“一江兩河九堰”穿城而過,三山環抱著廣袤的江彰平原,基本形成“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格局。
其中,月島公園占地380畝,建設總投約2.6億元,由樂活花園區和流翠疊金區組成。
公園以都市休閑和活水互動為功能特色,園內有桂花大道、銀杏大道、櫻花大道3個主題景觀大道;兒童樂園、樂活草坪、七彩花田、花卉園4個主題休閑區;鑒月溪、銀光瀑布、水韻長灘和明月港灣4個水主題景觀節點。
據江油市月島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的建設巧妙地聯合了涪江與昌明河,借助水的碧波靈動將都市休閑、運動集會、文化商旅等功能融合于公園之中。是集體休閑游憩、旅游觀光、文化展示、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展示江油城市形象的開放式“城市公園”。
在江油,我為我是河南人而自豪
“感謝河南親人”是記者在江油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在江油市區馬記酒店,河南人來這里吃飯可以享受最高折扣;在清香園景區,河南游客可免費游覽還有禮品領……
在江油,無論是月島公園、江油河南工業區、感恩園還是涪江上由河南援建的多座大橋上,處處流露著對河南人民的感激之情。
“豫江人民一家親,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真誠的邀請河南的父老鄉親到我們的家鄉看一看。”江油市民劉女士說,來看一看我們的竇團山、涪江河、明月島,它們現在已經變的更加美麗了
在江油的感恩園,映象網記者還遇到了10年來自河南各個單位參與援建的豫籍專家團,他們是應江油政府邀請,震后十年回望江油。
來自河南省交通廳聶衛林說,江油這幾年的變化太大了,看到現在發展的這么好很安慰,“對于我來說,江油就是我第二個家。”
“對我來說,跟其他人的感受都不同,因為援建我選擇留在四川。”已經在成都工作多年秦立旗告訴記者,在援建江油的幾年中,已然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
河南援建的涪江三橋
河南援建的江油市人民醫院
豫江大堤的風景帶
在豫江大堤旁垂釣的市民
李白紀念館內的風景秀麗
豫江大堤旁紀念豫江情的雕塑
河南援建的江油大劇院
明月島公園的夜景
明月島公園的夜景
明月島公園的夜景
明月島公園的夜景
明月島公園的夜景
明月島公園的夜景
音樂噴泉吸引市民用手機拍照
河南援建的中原愛心小區
在明月島公園鍛煉的市民
涪江中的音樂噴泉
在涪江畔拍照的市民
傍晚在江邊散步的市民
記者順著安大哥的手指的方向看到,廢墟中的一處夾縫中一具用防雨布包裹的遺體有部分露了出來。
對于河南的災后援建,江油更多地選擇是把它刻在碑上或者以“中原”命名。而中原愛心學校就是河南援建江油市民生方面眾多項目中的一個。
來到建川博物館開啟新生活的“豬堅強”體重已經超過了400多斤,相當于人類年齡的88歲,震后這10年的生活的很安逸。
在地震后被埋36天被救出的“豬堅強”今年已經11歲了,有時躺在為它專門設計的“豬堅強之家”的稻草上,有時去果園遛彎吃果子,老年生活過的很“巴適”。
成都農商銀行建立起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成都廣袤的農村地區實現了“取款不出村、貸款送上門、理財送下鄉、資金通天下、服務全天候”,大大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河南省財政投入1.2億元全面加強省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成了河南省消防總隊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特勤支隊項目。
通過加強臺站建設,河南省的地震監控能力從最大ML1.5級提高到了ML1.0級,監控能力達到ML1.5級的區域提高占我省總面積的74%,達到ML1.0級的區域達到17%。
阿壩州理縣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古老的嘉絨藏族文化,又有悠久的羌族文化。雜谷腦小學少年宮專門開設了藏語和羌語興趣班,將民族語言作為校本選修。
馬永彪是土生土長的佳山人。10年前,和許許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樣,種著玉米桿子。每天頂著烈日不停地播種、翻土、采收……日復一日。
在記者眼中,走路有些顛簸的陳雙成并不像殘疾人,當他撩開自己的左腿時,高位截肢的他,已經裝上假肢,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他行動起來和正常人差不多。
據介紹,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康養)”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融入成渝,錯位發展”,養生養老融合發展打造銀色康養,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體驗康養,與有機農業融合發展打造生態康養,與民族醫學融合發展打造醫療康養,全力推進汶川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建設。
5月4日上午,映象網記者在河南省地震局見到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主任王志鑠和參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當事人河南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裴宗廠、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地震構造室副主任趙顯剛,他們向記者介紹了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工程以及在汶川參加救援時的所見所感。
十年前汶川地震時,甯家云是什邡市洛水中學高三班主任。地震中,他被掩埋在廢墟里超過1個小時,受了重傷的他曾被連續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今天的汶川,天更藍,水更清。一棟棟整潔漂亮的民居樓、學校、醫院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間,以生態之城、文化之城、現代之城為理念的康養汶川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的幾天,映象網記者將跟隨探訪團隊分別走進什邡市、德陽市、汶川縣、阿壩州等汶川大地震受災地區,實地探訪當地的奮進與巨變,展望未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