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山村村黨支部書記王朝運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 發自理縣報道)“去年,青紅翠李賣了6萬多,甜櫻桃賣了8000多,就連初掛果的紅富士蘋果也收入近萬元。”5月7日,汶川大地震10周年全國網絡媒體四川行活動走進阿壩州理縣佳山村,感受地震后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給鄉村帶來的全新變化。
震后10年 小小的櫻桃寄托了村民的致富希望
馬永彪是土生土長的佳山人。10年前,和許許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樣,種著玉米桿子。每天頂著烈日不停地播種、翻土、采收……日復一日。
佳山村的櫻桃
“地震后,我們在政府的引導下,沒有選擇種植白菜和蘿卜而是選擇種植’甜櫻桃’。” 馬永彪坦言,因為以前從來沒有種植過水果在當時也有懷疑,不過盡然選擇重頭再來,那就不能瞻前顧后。
看著手里小小的櫻桃樹苗,慢慢長大,日漸茁壯,也在馬永彪心中種下了希望。
佳山村的櫻桃
豐收的第一年,馬永彪就賣了好價錢。這下,更加堅定了他產業調整的決定。他把地里的蔬菜都鏟了,種上了青紅脆李、紅富士冰糖心。為了經營好這些致富果樹,馬永彪帶著家人修建了微水池,主要用于果樹的灌溉。
如今,10畝多的土地上種滿了青紅脆李、甜櫻桃和紅富士蘋果。
“去年,青紅翠李賣了6萬多,甜櫻桃賣了8000多,就連初掛果的紅富士蘋果也收入近萬元。”馬永彪給記者算了筆賬,如果自己管理細致,3年內,自己的紅富士將年產2萬斤左右,產值將達到8萬元。
佳山村村黨支部書記王朝運介紹說,2008年以后,像馬永彪這樣通過轉變種植模式,通過水果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很多。
佳山村的櫻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為全村帶來新變化。
站在佳山村的山頂,記者看到只見成片的李子樹、蘋果樹排列整齊。
王朝運一邊帶記者看漫山遍野的李子樹,一邊介紹,10年前的佳山村,村莊基礎設施極為薄弱,村道也還是沒有硬化的土路,老百姓日復一日地在地里耕種,一年下來,也攢不下多少錢。
“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我們開始嘗試在佳山村引進特色水果苗,比如甜櫻桃、青紅脆李等。” 王朝運感慨,剛開始突然要放棄自己種了很多年的玉米、白菜……老百姓心里充滿了矛盾、疑惑和期待,為了讓老百姓進行試種,只能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讓他們放下疑慮和擔心。
2008年5月,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毗鄰的佳山村也遭受重創,全村70%的農房受到損傷。面臨巨大的災后恢復重建任務,以及佳山村未來的經濟如何發展?
王朝運左思右想,在縣委政府的支持下,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王朝運首先做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將產業結構調整廣泛推開。
如今,佳山村產業發展大步走在前面,目前,全村栽種甜櫻桃190畝,青紅脆李800畝,蘋果320畝。2017年甜櫻桃采摘75噸,實現經濟收入225萬元;青紅脆李采摘520噸,實現經濟收入296.4萬元;紅富士冰糖心采摘240噸,實現經濟收入140萬元。人均純收入已從10年前的1000余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25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