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5日15:24 來源:映象網
裝備制造業是國家脊梁,實體經濟是國家支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振興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熱門話題。振興實體經濟的著力點在哪里?傳統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又有哪些?如何加快制造強國的建設?
3月15日下午,由人民網、河南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的2018全國兩會特別直播節目“兩會進行時—河南時刻”,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俞章法做客直播間。在裝備制造業打拼近40年的他,就“振興實體經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講述了奮斗實踐。
這場《兩會進行時》特別節目——河南時刻,經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騰訊網、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等全國百家媒體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
實體經濟核心是裝備制造業 “大國重器”加快制造強國建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實施重大短板設備專項工程。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俞章法對此深感振奮。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對于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言,意義重大。俞章法認為,加快制造強國的建設,首先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加快培育若干先進裝備制造業集群,以大企業作為主體。
作為“大企業”,中信重工這幾年無論是在裝備制造的技術創新,還是國際化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績。
結合中信重工近年來發展,俞章法介紹,目前中信重工有40%—50%的業務在海外市場,實現了海外成套、備件、主機、服務四大領域業務,除了銷售服務,還設立了研發中心、制造基地。“通過企業發展,推動國家制造業進步,加快制造強國的建設步伐。”俞章法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那么振興實體經濟的著力點,又應該放在哪里呢?
俞章法認為,中國經濟要好,首先要發展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的核心,就是裝備制造業。
(俞章法)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討論時,提到內蒙古在高質量發展上要有作為。我認為這是對整個實體經濟制造業的要求。”俞章法說,振興實體經濟的著力點,要在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上加大步伐,做實、做強、做優傳統產業。同時要加快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等方面的步伐,讓傳統動能+新動能雙輪驅動,從而真正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分享創新經驗 愿成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
“中國產品要轉變為中國品牌”,這是眾多實體經濟企業要努力的方向。但很多“老字號”企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逐漸勢弱甚至消失,這背后,是企業轉型升級成敗的縮影。
“企業轉型有方方面面,我覺得最核心的是創新,企業要通過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俞章法說。
改革開放以來,中信重工在不同時期都經營的風風火火,俞章法介紹,其原因就是因為高度重視創新。
“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在技術創新領域,我們打造五院一中心的體系;制度創新上,企業發展過程中通過發揮兩極積極性,通過‘放管服’的改革來加快企業管理轉型;商業創新上,堅持把‘中國服務’作為核心商業模式……”
俞章法一一介紹中信重工在不同方面的創新經驗。這家60多年的傳統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不斷進步,在創新驅動的引領下不斷出新出彩。在他看來,黨的十九大召開,為實體經濟制造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家老牌國企未來的愿景,是希望打造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領先裝備制造企業,成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
焦裕祿精神作為“紅色基因” 推動企業不斷發展
在當天的“兩會進行時—河南時刻”直播中,面對主持人的提問,俞章法還透漏了中信重工發展過程中一段歷史故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曾在中信重工工作過9年。俞章法坦言,那段歷史,成為這家60多年國企不斷鑄就“大國重器”的精神指引。
俞章法介紹,中信重工的前身是洛陽礦山機械廠。作為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早在1956年就建設完成,1958年正式開始投產。
“焦裕祿是這里的第一代建設者,在他18年的工作生涯中,有9年是在中信重工度過的。”俞章法說,焦裕祿在中信重工工作的9年里,形成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俞章法說,在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中信重工考察并參觀焦裕祿事跡展室。他提出“焦裕祿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礦,弘揚光大在蘭考。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
如今焦裕祿精神在中信重工傳承著。俞章法說,通過不斷地踐行焦裕祿精神,中信重工立足時代發展需要開展了立標、對標、踐標、驗標實踐活動。“中信重工要把焦裕祿精神不斷地傳承下去,讓焦裕祿精神作為‘紅色基因’,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俞章法說。
人民網充分發揮引領作用,聯手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共同推出“全國黨媒報兩會”,實現“信息共享、內容定制、平臺共建”。作為人民網品牌欄目,《兩會進行時》在2017年兩會期間創下了直播120小時、訪問量1.38億人次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兩會報道紀錄。
河南廣電攜手人民網推出《兩會進行時》特別節目——《河南時刻》
建設制造業強省,就要推動河南制造朝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這是質量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正式獲聘為該商會戰略發展 顧問。” 楊建國說,歡迎致力于投資河南,抓住河南縣市發展機遇的企業以及企業家,攜手老楊會客廳,一起共贏未來。
我省企業降成本再迎利好。增效方面,實現跨省大件運輸并聯許可全國聯網,由起運地省份統一受理,沿途省份限時并聯審批,一地辦證、全線通行。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研究員王玲杰表示,物流降本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屬于“顯績”,物流增效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屬于“潛績”,二者雙管齊下,才能協同發力,惠及長遠。
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努力提升實體經濟供給質量,扎實推進實體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2017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在各領域頻頻發布多項降成本措施。通過深化電價、天然氣改革,規范金融等領域收費等措施,已經累計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700億元。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要做好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同步升級,探索完善重大項目招引機制,推動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提升。
記者日前在多地了解到,一段時期以來,為推進實體經濟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各個方面持續推出降成本措施,并且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
實物資產都有一定的風險,金融市場交易的各種金融工具可以使偏好風險的投資者承擔風險,使厭惡風險的投資者規避風險,如股票、債券、信貸等。
正如對話中,主持人楊建國和特邀嘉賓梅紹華共同總結的一樣:天津濱海也許是這一輪全國振興實體經濟的最佳樣本。
正如對話中,主持人楊建國和特邀嘉賓梅紹華共同總結的一樣:天津濱海也許是這一輪全國振興實體經濟的最佳樣本。對話中,楊建國和梅紹華與在場企業一起,梳理出了振興實體經濟天津濱海模式的六個維度。
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經營成本,就無法在市場上立足。目前,企業在通過自身努力降低經營成本方面仍有較大空間。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
實體經濟是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點,也是未來發展的最大依憑。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與世界經濟長周期進入下行階段交匯的大背景下,我們只有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才能培育發展新動能,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保定出臺限購政策,說明保定市場也存在房價上漲過快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