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21日19:28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2月21日,映象網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2018年春節七天假期,全省高速公路出口總流量預計約1469.3萬輛,與2017年春節七天總流量1144.6萬輛相比,漲幅達28.4%。
今年春節期間公路運輸流量持續攀升,其中初六高速出口總流量達到最高峰,總流量預計約275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22.44%
春運期間,省交通運輸部門發揮大數據優勢,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和“河南高速”微信公眾號等,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春節高速預判及出行提示,助力公眾出。
此外,截止21日下午 17:30,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大廣高速等8條高速部分路段通行緩慢。
車流量大通行緩慢的路段有:
京港澳高速(G4)樁號K624-K627西半幅、樁號K691-K713東半幅、樁號K753-K762東半幅;
蘭南高速(S83)樁號K164-K160西半幅、樁號K242-K248西半幅;
鄭西高速(S88)樁號K40-K48東半幅、樁號K53-K63東半幅;
機西高速(S89)樁號K46-K55東半幅;
大廣高速(G45)樁號K1900-K1905東半幅;
二廣高速(G55)樁號K1286-K1305東半幅;
滬陜高速(G40)樁號K872-K878南半幅;
連霍高速(G30)樁號K534-K548北半幅。
“朋友圈”里那些祝福和祈禱,既有國人對父母“愛你在心口難開”的親情,也包含了兒女“難報三春暉”的思念、愧疚、反思……這些情緒的匯聚、發酵,激發起更多孝心孝行。
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由于傳統中華文明的廣闊輻射范圍,亞洲各國在古代也大都以我國的歷法為標準,有著過年的習俗。能否協調好原有文化制度下的紀年歷法觀念與現代時間制度的沖突,考驗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
春節作為國人的集體性儀式,成為我國傳統佳節中最重的節日。但辭舊迎新的時刻和闔家團圓的聚會卻成為一種“難得”,難得陪伴、難得團圓、難得辭舊迎新,新春佳節在移動互聯時代下,也應思索:闔家團圓的時刻,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更好地表達內心的這份團圓和祝愿。
很多中國人覺得過年太累,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春節只是換個姿勢的吃吃喝喝。除了包餃子、湯圓,還有這些春節的民俗活動,外國人學起來也是相當認真↓↓↓ 寫福字,這個握筆姿勢使了大力氣。
中華民族傳統歷法歲首正月初一,現今無論中國還是海外華人都統一稱為“春節”,但在中國歷史上卻稱之為“元旦”。辛亥革命后,1912年起采用公歷,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歷歲首;1914年起把夏歷正月初一定作“春節”,為農歷歲首。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飛逝的光陰里,歷史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前幾年,每逢中秋和春節前夕的中午和晚上,母親總是給我電話打個不停,電話接通后,我問母親有啥事,母親總是一個勁地說“沒事,沒事,就是想給你打個電話,看你在哪兒......”。
狗年春節即將到來,酒水市場一片火熱景象。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相比往年,今年白酒節前促銷力度明顯減小,一二線品牌價格有增無減。盡管如此,飛天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依然供不應求。
呼吁回家過年別成為道德綁架,春節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遠方”。很多“不回家過年”的人也應該得到尊重,他們在遠方的堅守注解了“我們不一樣”。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1.5%。
通常來說,春節前后是住房買賣市場的傳統淡季。往年樓市成交數據顯示,1月至2月的住宅成交量在全年中處于低位,即使是過完年,買賣市場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回溫。但相比買賣市場,住房租賃市場卻會在春節后迎來旺季。
誠然,旅客買票乘車,享受服務是無可厚非,列車員打掃衛生也是他的本職工作。但身為旅客,不能把“扔垃圾”與“亂扔垃圾”混為一談。
“等了半個小時,只看到三輛空車,但是這三輛車看見我招手也不停,不知道是咋回事兒。”昨日,市民鄭先生致電大河報熱線講述自己的遭遇,同時提出疑問:為什么感覺臨近春節后,市區里的出租車少了很多呢?
自2016年執行《鄭州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后,鄭州進入“禁炮令”時代。從限炮到禁炮,鄭州的政策管控越來越嚴,禁炮的范圍也越來越大。
近日,澳大利亞最大的出租車電子支付公司Cabcharge宣布與支付寶合作,將有2.2萬輛出租車支持支付寶付款,這占到了全澳洲出租車總量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