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17:35 來源:映象網
開欄的話:
黨的十九大,是我們的十九大,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十九大。
我們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一切實現的基礎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每一個人都“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為了迎接黨的十九大,大象融媒映象網自10月17日起,推出重磅系列策劃《我們的十九大 幸福新八盼》,從人民生活最重要的八個層面,來展現十八大以來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
鄭州甲院社區“長壽之星”宿體元老人
映象網記者阮海峰 文/圖
近幾年,河南每年在社會保障方面下了巨大的功夫,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些措施的目的是,增加公眾的福利水平,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比如,大多數市民關心的養老問題,河南可謂盡其所能,讓年長者“老有所養”,并且生活幸福。
社區“長壽之星”心態樂觀 至今仍喜歡唱紅歌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磨嘹亮……”10月9日,映象網記者來到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街道辦事處甲院社區宿體元老人的家,還未進門就聽見屋內傳來老人嘹亮的歌聲。
“你們來得剛剛好,我們家老爺子今天高興,非要高歌一曲。”看見我們進來,宿體元的家人立刻熱情地招呼起來。
甲院社區黨總支書記宋紀紅說,今年95歲的宿老除了耳背外,身子骨特別硬朗,思路清晰,平時很少生病, 是甲院社區老少皆知的“紅人”。
“天氣好時,老人時常下樓來社區參加集體活動,也經常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跟各位老人分享,熱點大事還真沒有老人不知道的。”
“今年的10月18日就要召開十九大對不?這我都知道,很期待呀。”老人經常感慨,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國家越來越富強,期待脫貧攻堅取得成效呀。
老人說,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但仍需要與加強外界聯系,不斷學習,“我每天晚上都會看電視,看的最多的就是中央電視臺的中文國際頻道。國家有哪些大事,好事,第二天下樓去社區都會給我們院的其他人講講。
95歲高齡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宿老是“社區長壽之星”,今年又被金水區評為“健康壽星”,談到對未來的生活時,宿老特別期待老年人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好。
“老齡化社會,黨和政府對老人的關愛有所提升,我跟很多老人都有高齡津貼,全社會也在倡導敬老愛老助老,希望以后能給老人提供更多的活動場地,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重視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更多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通過接觸這些長壽老人,宋紀紅發現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心態特別好。
“很多老人雖然身體上有些老年病,但性格特別開朗,喜歡串門,經常在一起嘮嗑,老人最怕孤獨,有人陪伴老人心態才會好。”宋紀紅說,社區工作人員會定期陪他們聊天,還會舉辦一些活動。
退休老人在社區活動室給老同學寫信
醫養結合 打造社區養老特色模式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是養老的基本訴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也同樣重要。在國家大力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政策下,社區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鄭州不少社區紛紛推出“社區養老”,完備的設施和服務,老人們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休閑娛樂也有了好去處。
早上9點,69歲的崔明尚老人像往常一樣,來到鄭州白廟社區服務中心與老伙伴們一起打牌、運動。白廟社區服務中心位于恒大名都小區內,活動室、休息室等一應俱全,深受社區老人歡迎。
“在這里開心、舒心、放心。”崔明尚告訴記者,平時在家如果身體不適,一個電話就有醫生上門給我測血壓、量血糖。
東風路街道辦事處白廟社區黨支部趙俊杰介紹,我們已經把醫養結合的模式推廣到街道與社區,推出了遠程專家咨詢、現場專業護理、慢病信息大數據管理等多種服務項目。
“只要社區老人在家感到不舒服,拿出手機打電話或者通過微信,就可以直接和他的保健醫生聯系上。醫生可以第一時間提供上門幫扶。”趙俊杰表示,對那些腿腳好的老年人,我們組織大家跳舞、下棋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對不便出門的空巢高齡、半自理老人,我們通過整合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和志愿者,為他們提供上門服務。
趙俊杰說,下一步白廟社區還將探索與鄭州多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合作,提供助餐、日間照料、短期托養等多項服務。
據悉,像白廟社區這樣的養老服務中心,金水區共有71個。社會化養老新理念不斷催生老人頤養天年的“新家園”。此外,金水區還有養老機構3家(醫養結合機構1家),先后有165名孤寡老人和1860名“空巢老人”享受到了居家養老服務,有600余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十三五”期間 全省將打造200個示范養老服務中心
“十三五”時期,我省老齡化呈現基數大、增速快、壽齡高、空巢和失能比例高的特點,預計到2020年,我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將達到1700萬人以上,老齡化率將達到17.8%。
今年份印發的《河南省“十三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表示,要方便更多老人守著家養老,并可享受到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等定制服務,將成為我省今后養老的主要方向。
“目前,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在老舊小區的開展仍面臨困難。”趙俊杰坦言,新社區都已經預留的有養老用房,但現在越是老舊社區,老人很多,但是它沒有社區養老的用房,這個是個矛盾。
人大代表,河南愛馨養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豆雨霞說,現在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現在仍有9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慈善資金需要自籌自足,并且場地有限。”
豆雨霞希望,對社區服務類設施,要按照人均用地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新建小區開發建設和舊城改造要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公建配套方案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據了解,為方便更多老人在家門口生活,《規劃》也明確表示,在硬件設施上,我省要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當地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中,通過新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打造200個示范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日前,中宣部對河南廣播電視臺策劃推出的專題《我們的十九大》,再次提出表揚:“把話筒、鏡頭對準基層,反映老百姓聽十九大報告后,對未來的幸福生活,未來的發展有了新的打算。這組色報道從全媒體意義上,實現了對“我們的十九大”主題的完美呈現,優秀的專業水準,值得點贊。
據悉,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目前大的方面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大型設備的安裝調試。雖然具體的開放時間還未確定,但目前內部人員表示,今年年底前即可對外開放。
目前,我省已有不少縣市出臺相關政策,在回購商品房轉為公租房的同時,把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統一轉化為公租房,面向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城打工的農民等符合條件的群體出租,切實解決他們的臨時住房需求。
陳莊鎮的數萬畝荷塘,這一詩情畫意的景象,正在形成更高的收入。胡翠華,和像她一樣的陳莊人,正在讓更高收入的夢想變為現實,變得更加美好。
過去的五年,是13億中國人砥礪奮進的時光,舉世矚目的十九大即將拉開序幕,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力以赴備戰十九大報道。
黨的十九大開幕以來,河南廣播電視臺按照中宣部的統一部署,精心策劃,全媒聯動,推出了特色系列報道——“我們的十九大”。
把鏡頭對準百姓,把版面留給基層
黨的十九大開幕以來,河南廣播電視臺推出了特色系列報道——“我們的十九大”,連日來,這組全媒體聯動的系列報道,在參會黨代表和基層群眾中引起了廣泛熱議。對于河南廣電全媒體精心策劃推出的“我們的十九大”系列報道,楊禹從三個層面談了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