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30日12:22 來源:映象網
晚會現場
映象網訊(記者 秦雯 文/圖)9月29日晚,鄭州市總工會成立90周年文藝匯演在鄭州群藝宮隆重舉行。河南省總工會副主席呂明義、中共鄭州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焦豫汝等領導與勞動模范代表、工會工作先進集體以及市總退休老干部代表一起共同觀看了演出。
“爭取自由人權的吶喊響徹天地間,那是期盼工會組織成立的急迫呼喚!……”晚上8點,《二七 二七》的呼喚拉開了晚會的帷幕,演員們現場演繹“二七大罷工”,“二七名城”的記憶也被慢慢點燃。
晚會現場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虎美玲做為勞模代表,也去到了現場觀看演出。虎美玲說,我是靠演《紅燈記》出名的,可《紅燈記》當年就是以“二七大罷工”為素材來編排的,而我在里面演的李鐵梅就是烈士后代,所以看到這個節目我心里非常的感慨。虎美玲已經70多歲了,而今年也恰逢她從藝60周年,她說:“我現在雖然很少在舞臺上演大戲,但我會把我的藝術傳承下去,讓它一代代的薪火相傳。”
《激情燃燒的歲月1949—1979》《奮發開拓的時代1979—2009》《繼往開來的明天 2010—2017》整個晚會分為三個篇章,通過歌舞、紅歌聯唱、音樂快板、音畫詩等藝術形式,將鄭州市總工會堅定不移、開拓奮進的動人場景展現在大家眼前。
晚會現場
晚會現場
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趙新中說,鄭州工會歷史輝煌厚重的90年,是一代又一代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者牢記宗旨,擔當使命,前仆后繼,無私奉獻,為實現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總任務而奮斗不止的90年;是傳承光榮傳統,發揚革命精神,鄭州工人階級建功立業鑄造輝煌,鄭州工會彰顯作為成就卓著的90年,歷史實踐證明,鄭州的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會員不愧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不愧為推動發展、構建和諧、維護穩定的棟梁,不愧為維護職工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不愧為黨政放心、職工滿意的“職工之家”和“娘家人”。
實現中原出彩,需要我們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實現中原出彩,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每一個河南人付出艱苦努力,用實干托起未來。
這次大會不僅關乎著中國共產黨的未來,也將深刻影響著中國下一步的發展。
再說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還是“一臺拖拉機都不能造”的狀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工業國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
喜迎十九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發展很快,變化也很大,此乃有目共睹,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更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著實讓全省鄉村群眾感受到——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整個采風活動中,河南脫貧攻堅新成就新變化,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采風團記者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全國網友講述了河南的發展變化,相關報道累計轉載量達10萬余次,閱讀總量超3000萬人次。
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如何利用現有土地資源,讓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濮陽市范縣陳莊鎮的做法是:流轉500畝土地,打造中原荷花園,開發生態旅游及系列蓮藕產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蓮。
范縣濮城鎮,因“城濮之戰”和“馬陵之戰”等多個著名歷史事件發生于此,被稱為歷史名鎮。如今,這里因扶貧工作做得好而遠近聞名。
脫貧,在國家級貧困縣范縣是一塊硬骨頭,但他們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干勁和韌勁創出了新天地。在濮陽市范縣龍王莊村,鎮領導親自上北京勸說本地青年回鄉創業,帶領貧困村民脫貧。這樣,農民在家門口就業,不僅能照顧家小、耕種莊稼,還能享受雙休和節假日。
李合軍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蔡莊村農民,也是村里75戶貧困戶之一。除了種地,再無其他特長,如何脫貧成了橫亙在他和眾多貧困戶面前的一道難題。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是花木蘭故鄉,花木蘭因代父從軍而流傳千古。虞城縣利民鎮蔡莊今天的變化,也與一位“花木蘭”有關,她就是家住蔡莊村的朱婧源。
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例子比比皆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民醫院創傷外科護士長葛艷麗深知這一點,在擔任虞城縣利民鎮蔡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后,葛艷麗將防病、治病作為扶貧工作的突破口。
他,從普通燒爐工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陶瓷工藝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杰出陶瓷藝術家,成為一位意氣風發、縱橫捭闔的企業家,成為失傳千年的絞胎瓷傳統燒制技藝的恢復者。
第四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涉及10大類: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和游藝與雜技、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直播:河南省直機關“喜迎十九大” 群眾性大合唱比賽匯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