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8日15:29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邱延波/文 段晉哲/圖)脫貧,在國家級貧困縣范縣是一塊硬骨頭,但他們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干勁和韌勁創出了新天地。在濮陽市范縣龍王莊村,鎮領導親自上北京勸說本地青年回鄉創業,帶領貧困村民脫貧。這樣,農民在家門口就業,不僅能照顧家小、耕種莊稼,還能享受雙休和節假日。
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
農忙回家干活 閑時就去加會兒班
11歲的王鑫是范縣龍王莊鎮邢樓村人,今年上小學6年級。每天吃完早飯,母親范素婷就把她送到學校去。然后,范素婷到幾百米外的嘉琦服裝加工廠上班。
范素婷35歲,今年春節后,她就到這個服裝加工廠上班。她的日常工作就是送孩子上學,然后到服裝加工廠上班,下午放學后,再接上孩子回家。有時候,天氣好,還想多干點活,她就加班再干一會兒。女兒王鑫就在旁邊坐著看書,或者看著她蹬縫紉機。這時候,范素婷有一種穩穩的幸福:女兒就在身邊,家就在不遠處,每多干一件活兒,就多拿一份錢。日子就應該這樣安穩。
雖然工資不算太高,一天掙六七十元,一個月下來兩千左右,但范素婷很知足。因為這個工作不算繁重,而且不影響自己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農忙的時候,還可以回家忙收成。生病了或者想走個親戚,都可以請假,而且周末還休息。
“當農民哪有過周末的,啥時候有活啥時候都得干,現在在廠里干活,還有雙休日,真沒想到。”范素婷說。
像范素婷這樣的工人,嘉琦服裝加工廠有幾十人,不少是貧困戶,在這里工作,是他們增加收入的一個主要途徑。
書記親上北京 勸說本地青年返鄉創業
范素婷所在服裝加工廠,位于龍王莊鎮,是范縣扶貧的一個就業點,占地面積5畝,廠房建筑面積836平方米,總投資150余萬元。
介紹服裝廠情況
嘉琦服裝加工廠負責人于秀雨,今年36歲,老家就在龍王莊鎮東于樓村。于秀雨以前家里窮,兄妹三人,他是老大,在17歲就出去打工了。他在一家服裝廠干活,從小工開始,一直干了十幾年,最后自己當了廠長。
2016年龍王莊鎮得知于秀雨的情況后,鼓勵他回鄉創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2016年7月,鎮里包村領導和村主任遠赴北京,勸說于秀雨回鄉。
2016年9月龍王莊鎮黨委書記鄭鑫親上北京,與于秀雨暢談兩天,鼓勵他回鄉帶動農民致富。鄭鑫告訴他,鎮里專門建了扶貧車間,只要他回鄉創業,吸收貧困人口就業,在貧困人口脫貧以前,不收場地費用。優惠的政策和鄉土情懷打動了于秀雨。他決定回家建服裝廠,帶領村民一起致富。兩個月時間里,服裝廠就具備了生產條件。
這個服裝加工廠與北京一家服裝貿易公司簽訂了長期代工協議,訂單充足。主要產品是羽絨制品、棉衣、棉服、毛絨玩具等。年產各類服裝10萬套,產品出口歐美各國。
加工廠里長期用工有15人是貧困戶。這里施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大部分工人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最重要的是,這個加工廠離小學比較近,解決了她們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后顧之憂。中午,工人可以在加工廠的食堂里免費就餐,既節省時間,又保障了她們的休息。
“我們的工人,很多都是放學的時候去接孩子。接完孩子后,把孩子帶到廠里來,她們在廠里干活,孩子們在院里玩。只要大家肯干,脫貧肯定沒問題?!庇谛阌暾f。
范縣縣令鄭板橋寫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國家級貧困縣范縣,90%以上耕地和人口位于滯洪區和黃河灘區,“貧困”在這里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如今的范縣龍王莊鎮人,正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堅定地挖窮根,走脫貧致富的道路。
實現中原出彩,需要我們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實現中原出彩,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每一個河南人付出艱苦努力,用實干托起未來。
這次大會不僅關乎著中國共產黨的未來,也將深刻影響著中國下一步的發展。
再說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還是“一臺拖拉機都不能造”的狀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工業國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
喜迎十九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發展很快,變化也很大,此乃有目共睹,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更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著實讓全省鄉村群眾感受到——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整個采風活動中,河南脫貧攻堅新成就新變化,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采風團記者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全國網友講述了河南的發展變化,相關報道累計轉載量達10萬余次,閱讀總量超3000萬人次。
鄭州工會歷史輝煌厚重的90年,是一代又一代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者牢記宗旨,擔當使命,前仆后繼,無私奉獻,為實現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總任務而奮斗不止的90年。
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如何利用現有土地資源,讓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濮陽市范縣陳莊鎮的做法是:流轉500畝土地,打造中原荷花園,開發生態旅游及系列蓮藕產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蓮。
范縣濮城鎮,因“城濮之戰”和“馬陵之戰”等多個著名歷史事件發生于此,被稱為歷史名鎮。如今,這里因扶貧工作做得好而遠近聞名。
李合軍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蔡莊村農民,也是村里75戶貧困戶之一。除了種地,再無其他特長,如何脫貧成了橫亙在他和眾多貧困戶面前的一道難題。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是花木蘭故鄉,花木蘭因代父從軍而流傳千古。虞城縣利民鎮蔡莊今天的變化,也與一位“花木蘭”有關,她就是家住蔡莊村的朱婧源。
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例子比比皆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民醫院創傷外科護士長葛艷麗深知這一點,在擔任虞城縣利民鎮蔡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后,葛艷麗將防病、治病作為扶貧工作的突破口。
他,從普通燒爐工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陶瓷工藝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杰出陶瓷藝術家,成為一位意氣風發、縱橫捭闔的企業家,成為失傳千年的絞胎瓷傳統燒制技藝的恢復者。
第四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涉及10大類: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和游藝與雜技、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直播:河南省直機關“喜迎十九大” 群眾性大合唱比賽匯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