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7日08:52 來源:映象網
李震廷接受采訪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文/圖)高爐卷揚設備、大型備件更換、殘鐵吊運等等,都離不開起重工的操作,李震廷所在的起重組在煉鐵廠是提供24小時服務的班組,遇有吊裝等專業疑難問題,大家都會咨詢他的意見,經常有領導或同事對他說這樣一句話:“老李,你來了,我的心就踏實了……”李震廷接受記者采訪時笑著說。
善于總結 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與安全
李震廷是安鋼工程技術總公司煉鐵維檢部的一名普通職工,主要負責起重工作,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吊上吊下、吊起吊落,安全高效地完成各種吊運任務。多年來,他看到工作中的難點,總有一種想改掉它的欲望,這種欲望也始終在推動著他。要做一個不怕吃苦受累,但是不能只做甘愿吃苦受累的人,能改掉的一定想法改掉它,要養成一個干巧活,巧干活的工作習慣。而他也正是把這個習慣應用到生產檢修中,解決了多項制約生產的難題。
如《高爐爐喉保護板在線更換》。高爐爐喉保護板,經過長時間爐料沖刷脫落,需要及時更換,以保護冷卻壁。因保護板在高爐爐喉位置,內部高溫環境,人員無法進入爐內工作,又因沒有專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給更換高爐保護板帶來很大難度。針對以上難點,在檢修期間和平時工作中,李震廷多次到高爐觀察,深夜在家畫草圖分析論證,幾經反復,最終我結合現場情況,設計出《高爐爐喉保護板在線更換》先進操作法,該操作法利用高爐定修機會,不用爐內進入,在外部操作成功實現在線更換爐喉保護板。此操作方法可改善施工環境、降低勞動強度,高爐全套更換可創直接經濟效益40多萬元。
今年,李震廷和團隊研制了《快速更換高爐十字測溫裝置》。高爐十字測溫是一個安裝在爐喉,檢測爐頂溫度及氣流分布的重要設備,但是由于其自身較長,90%都在高爐爐體內部且高溫煤氣工作環境,更換時對高爐的休風時間會產生很大影響,更換技術難度高,檢修人員多使用工具多,相互配合復雜,職工勞動強度大,安全系數低,每次檢修需要十幾個小時。圍繞這個難題,我和我的團隊多次在一塊商討研究,設計了高爐十字測溫快速更換裝置,實現了安全快速更換,大大提高了更換工作的作業效率,每更換一個十字測溫可以節省檢修時間10小時左右,從改造前的電焊、起重、鉗工三個工種,二十余人的工作量縮減至5人,降低了檢修難度,更換過程實現了標準化。
更換高爐彎頭,原來需要十幾個人辛辛苦苦干兩三個小時,李震廷在工作中琢磨研究,發明了“快速更換高爐彎頭裝置”,利用該裝置更換高爐彎頭,五六個人半個小時輕松完成,工作效率提高5倍以上,此項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他還研制發明了“鋼絲繩自動鎖緊卡鏈”、“多功能吊裝梁”、“工具房加裝活動欄桿”、“重型電動扳手使用適位器”、“快速定位器”等十幾項創新成果,并在生產檢修中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李震廷在工作中
2016年,李震廷勞模工作室制定了《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團隊創新創效方案》,以“技術創新、生產創效”為抓手,通過勞模、先進工作者的示范引領,以點帶面,促進在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作用落地,逐步建成先進的梯隊式隊伍。在夏季,工程技術總公司組織全廠起重工,分三批來勞模工作室學習交流,他給大家講解了多年從事起重工作的經驗和體會,積極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鼓勵大家在工作中創新創效。今年,他和我的勞模工作室團隊圍繞生產實際設立公關課題16項,目前已經完成8項,實現產值360萬元;剩余的8項課題也接近尾聲,將在年底全部完成,完成后預計可產生經濟效益486.6萬元。
發明創造 獲得多項專利
“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是李震廷常掛嘴邊的口頭禪。自幼喜歡鼓搗些小發明的他,看到工友們長期從事臟、累、苦、險的工作,便想怎么才能用智慧勞動代替蠻力勞動,于是我時刻視降低煉鐵生產成本、減輕職工勞動強度、節省檢修時間為己任,日夜奔忙在繁瑣枯燥的維修戰線上,先后完成“快速更換彎頭裝置”、“多功能吊裝梁”、“叉車配備吊具”、“鋼絲繩自動鎖緊卡鏈”、“閥門專用吊具”等技術成果和創造發明50多項,研發創新項目1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小發明5項。
榮譽等身 再接再厲
李震廷是工程技術總個公司在技術創新、設備革新領域的佼佼者,被職工們秤為“業余發明家”,曾被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譽為“視學習為生命,視創新為使命”的新時代技術工人。2005年被評為安鋼集團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2006年在安鋼“五個十”評選活動中榮獲“十件典型事跡”之一;2007年被評為集團公司首席操作技能人才;2009年,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范;2011年被評為首批河南省“創先爭優”黨員之星;同時也是河南省管企業拔尖技能人才和2011年的“感動安陽年度人物”;2015年4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中國夢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中國人講愛國主義,同時也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
時間回到2000年夏天,他在段檢修車間進行調研時,無意中發現職工在更換側架立柱磨耗板時,由于沒有專用工裝,僅一個鉚固側架立柱磨耗板工序就消耗了近4個小時的時間。
梁兵如饑似渴地學習數控加工新知識和專業技能,不斷拓寬思路、融會貫通,創新工作思路和加工方法,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梁兵如饑似渴地學習數控加工新知識和專業技能,不斷拓寬思路、融會貫通,創新工作思路和加工方法,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1990年,她通過了中原量儀廠的公開招工,被分配在一車間車工組,當了一名學徒工。從學徒到獨立上崗,在這個量儀廠最累最不好干的崗位,她干了六年,這為她后來的進步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1990年,她通過了中原量儀廠的公開招工,被分配在一車間車工組,當了一名學徒工。從學徒到獨立上崗,在這個量儀廠最累最不好干的崗位,她干了六年,這為她后來的進步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我們的“中國夢”將是一個國家的、民族的乃至世界性的偉大夢想,我們都將化作追夢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揮灑自己的青春,書寫自己的傳奇!
中國鋁業河南分公司氧化鋁廠高級技師王永偉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操作經驗,積極探索低品位礦石條件下的磨礦操作方法,潛心鉆研,總結出了《格子磨“三勤一控”操作法》,經試行,平均每月減少搖磨時間60余小時。
“只有掌握一流的技術,才能制造出一流的產品”,讓身邊的組員都有自己擅長的技能,是他對小組每個成員的要求。
而在這些榮譽背后,有著他超乎常人的毅力與信念。就像他的座右銘所說的那樣: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為不舍晝夜。
技術總工劉奕超這樣評價他的同事母永奇。略顯瘦弱的身軀,青澀的面龐,當第一次見到母永奇,記者無論如何也沒能把他和深邃的地鐵隧道、機械的轟鳴與重達百余噸重的盾構機聯系到一起。
鄭州煤礦機械集團的生產車間里人來人往,許多大型設備正在不停地運轉著。如果突然有機器出現了故障,廠里的職工們第一時間想起的一定是有著“大拿”稱號的李向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