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4日20:49 來源:映象網
城市依產業而興,產業依城市而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要在城市落得住,關鍵是要根據城市資源稟賦,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
為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意見》要求,通過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吸引要素集聚,拓展產業發展平臺, 使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
從7月23日起
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
“百城建設提質在行動”系列報道
今天播出第二集
《產城融合也要下“繡花”功夫》
在招商引資、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中,縣級城市如何延伸原有產業的鏈條,做大做強?如何讓引進來的企業枝繁葉茂?如何將產業與城市融為一體,相互支撐?這既要有大思路,也要有“繡花”般的細功夫。今天,請大家看看兩個正在認真“繡花”的地方。
站在鏡子前,揮揮手就能換裝,是不是很神奇?這塊虛擬試衣鏡是河南禹州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對外展出的產品。公司將在禹州投資2億元打造AR、VR產業基地,對于這位北京的老板耿直來說,他曾經對來禹州投資心里很沒底兒。
河南凌訊時代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 耿直
一個小縣城,資源也不豐富,我們的技術能被接受嗎?我們去那兒能干什么?
禹州市是傳統資源型城市,前些年因為“資源之困”,城市缺乏發展動力,難以集聚優勢產業和人才。
禹州市大數據管理與發展促進局局長 冉建立
轉型發展的任務特別重,必須找到新的產業點來作為一個城市發展新的引擎。
為給禹州城市發展找到新動能,禹州市確定了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引進社會資本40億元,建設中原云都大數據云計算中心,為眾多信息科技企業建好了快速奔跑的“高速公路”,吸引相關要素有效集聚。
6月17日,大數據產業智匯街區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一個院士工作站,19個億元以上國內知名互聯網關聯企業和項目在這里落戶。像耿直一樣,目前已有300多名國內高端IT人才被吸引到智匯街區發展。
河南凌訊時代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 耿直
我看中的是禹州縣級市這片市場藍海,和禹州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良好時機,我們的AR、VR以及全息技術在這邊市場的發展前景會是巨大的。
產業政策各地應無大的區別,省里不會偏著誰、向著誰。禹州能夠吸引來國內高端IT人士,主要得益于這里精細的城市規劃建設,得益于他們提供的良好基礎和貼心服務。
聚集了眾多互聯網企業的智匯街區,與穎北新區的一處生活區進行了深度混搭。居民區的門面房一樓作為展示廳,供用戶參觀體驗;二樓是公司研發和辦公場所;周邊是企業員工和附近居民共享的生活設施。科技企業研發成果轉化所需要的車間、廠房,則安放在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區和智慧產業園區。
這里,土地、建筑等資源的集約利用,明顯降低了企業研發和生產成本;企業集聚地和居民區混搭,讓外地來的業界精英,享受到小城市獨有的舒適與方便。風景秀麗的潁河北岸,也因之形成了一個產在城中、城因產興、產城融合的宜居城區。
禹州市大數據管理與發展促進局局長 冉建立
我們把城市的發展和產業的布局按照一盤棋進行統籌規劃,將“大數據+”融入智慧城市建設,讓產業的發展為城市注入更多的動力,城市功能的提升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舞臺。
在臨潁縣產業集聚區,家門口就業的便利讓職工陳曉亞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臨潁縣產業集聚區漯河聯泰食品有限公司職工 陳曉亞
這里原來也沒有學校,孩子只能在老家上學。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父母也成了留守老人。
雖然臨潁縣產業集聚區已入駐各類企業128家,從業人員達5萬人,年產值達到430億元。可是附近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卻顯得滯后。
為給產業集聚區提供配套的生活服務設施,臨潁縣在產業集聚區周邊規劃了從幼兒園、小學到的整體布局。今年三月份,新建成的幼兒園投入使用,可以容納500名孩子入園。陳曉亞終于可以把孩子從農村老家接到身邊。
臨潁縣產業集聚區漯河聯泰食品有限公司職工 陳曉亞
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安排我們的生活,對我們全家人來說都是蠻幸福的事情。
幸福感是每個家庭的追求。幸福感保障了員工的穩定,穩定的員工保障了企業的運轉。
臨潁縣的產業集聚區,努力營造著小城市特有的生活環境。高標準規劃了專業市場、公共交通、水系改造項目;投資10億多元,新建道路10條,與主城區路網貫通,供排水、強弱電、綠化亮化同步推進。
臨潁縣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辦公室副主任 張德友
我們通過產城融合發展,在臨潁縣北面形成一個以107國道為界,東為產、西為城,以城促產、以產帶城的臨潁新城區。
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 喻新安
這次我們百城提質工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的綜合配套功能的建設,除了我們經常講的路橋之外,還有一些比如說教育,比如說科技,比如衛生,比如說金融服務,包括技術服務以及現代服務業,這些配套都要跟上去。
評 論
評論產城融合,話分兩頭說。
一方面,確定產業方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大做強一兩個優勢產業,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就足以支撐縣級城市的發展。自身歷史淵源、天賦資源、文化背景、人脈網絡、地理位置等特質,與鄰近大城市能否配套、與周邊縣城如何互補等前景,都應納入確定產業方向的研究范圍。
另一方面,正視小城市吸引力上的差距。在生活設施、城區衛生、生態環境等硬件方面,在社會誠信、行政法治等軟件方面,都能科學規劃,定標準、繪藍圖,在三五年內營造出現代市區,讓企業如魚得水,讓人才安居樂業,產城融合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來源:河南廣電全媒體
連日來,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推出的《百城建設提質在行動》系列報道在各地干部群眾和專家學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專家學者在收看了《百城建設提質在行動》系列報道后認為,河南的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最大的特點是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來謀劃城市建設。
為了消除水的困擾,這兩年,鹿邑和新蔡在城市建設中都圍繞著“水”大做文章。城市環境的提升讓新蔡更加宜居宜業,不僅吸引了張留念這樣的本地人返鄉就業,也引來大批外地人來這里興業置業。
多年前,如何改變政府單一投資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投資運營,已提上改革日程。其中,人們耳熟能詳的PPP模式,被形容為“四兩撥千斤”融資手段。這種制度創新,在中原大地,也如此神奇嗎?
在招商引資、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中,縣級城市如何延伸原有產業的鏈條,做大做強?如何讓引進來的企業枝繁葉茂?如何將產業與城市融為一體,相互支撐?這既要有大思路,也要有“繡花”般的細功夫。
城鎮吸納力、輻射力明顯增強,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一批縣級城市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實現這一目標,無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